ID: 22466706

14.1《促织》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111298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1,促织,课件,45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导 入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 “写鬼写妖”,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入骨三分”,则高度概括了他创作的特色和卓越成就。 蒲松龄 ——— 一只蟋蟀引发的悲喜剧 壹·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小说家。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蒲松龄年轻时,颇有文名,但屡试不中。家贫,设馆为生,72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他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作品中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自己的理想。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中国18世纪成书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共49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聊斋志异》内容极为丰富,故事主要来自民间传说,也有根据前人传奇或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形式多样,除小说外,还有笔记、杂文、寓言故事等。作者继承“传奇”“志怪”的传统,以说狐谈鬼的方式,抒发内心的愤懑。 《聊斋志异》故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四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如《画皮》。 《聊斋志异》 写作背景 《促织》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发生的事,其实大有深意。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也被视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 知识补充 “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 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蟋蟀在古代有很多名称。因其形似蝗而小,原与蝗虫同名,都称为“蛩”(qióng)。蟋蟀也就以它的善于鸣叫而与蝗虫相区别,称为“吟蛩”。到了魏晋时代,因其鸣声似“促织”、“趋织”,便获得了“促织”的美名。 贰·初读体会 猾黠 迂讷 迄今 诣问 爇香 翕辟 遽扑 掭草 不啻 奢靡 藁葬 惙然 觇视 猪鬣 龁敌 俾入 厚赉 蹄躈 裨益 惭怍 蠹虫 恩荫 长胫 角斗 抢呼欲绝 向隅而泣 翘首以待 浅尝辄止 xiá nè qì yì ruò jù xī tiàn mí chì gǎo chuò chān hé bǐ liè lài dù qiào yìn bì qiāng yú jué jìng qiáo zhé zuò 正音 梳理情节 情 节 内 容 线 索 朝廷征促织 成名被摊派,捕促织 成妻卜促织、成名得促织 作者评促织 成名献促织 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成名斗促织 序幕1 开端2 发展3、4 高潮5-7 结局8 尾声9 促 织 叁·深度探究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于)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