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7043

12.《拿来主义》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183276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拿来主义,课件,32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导 入 上海万圣节火了,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批评声:“低俗不堪”“有碍观瞻”“低级趣味”“崇洋媚外”“文化入侵”,但是也有很多声音认为“现代生活这么累了,过节不就是要开心,管你哪里来的节日,找个借口理由去疯狂”。你如何看待在中国过外国节日这件事? 鲁迅 王冬填 拿来主义 壹·知人论世 王冬填 作者简介 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鲁迅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平易晓畅,风趣生动。 《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 鲁迅的小说取材于当时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小说集 散文、散文诗集 杂文集 作品介绍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短小的文艺性论文。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特点: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体裁介绍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卖国投降,主张“全盘西化”。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倾向。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文化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极具针对性。 文章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1935年,鲁迅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且介亭杂文”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写作背景 贰·文本研读 王冬填 文本研读 1.本篇文章的标题是“拿来主义”,但作者从哪里才开始论述“拿来主义”?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7段) 2.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还论述了哪几个“主义”?它们分别有怎样的表现和危害?作者对这几种主义都持什么态度? 主 义 表现 危害 实质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 大门被枪炮打破,碰了一串钉子。(鸦片战争、割地赔款) 送古董、画作、梅兰芳 祸延子孙(子孙沦为乞丐) 送来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的小东西。 中国大受其害,结果对外国文化一概排斥。 闭关锁国(惧外排外) 卖国主义(媚外投降) 文化扩张 (政治经济文化侵略) 文本研读 2.这几种主义的表现、危害和实质是什么?作者对这几种主义都持什么态度? 否定 尼采 中国 文本研读 3.作者阐述我国的 “送去主义”,为什么要提到德国的尼采 ?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 只是给与, 不想取得 发了疯 只送不拿 亡了国 (送去主义者) 类比论证 光热无穷 煤矿丰富 自诩是太阳 自诩地大物博 作用:讽刺和批判送去主义的愚蠢可笑。 知识链接 定义: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