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71218

8.1《荷花淀》 课件(共5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137983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荷 花 淀 第一课时 ︽百合花︾ ︽大战中的插曲︾ 《荷花淀》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提起战争,同学们想到了哪些词语和作品? 痛苦与灾难交织,血腥气息弥漫,肢体横飞,枪弹如林,硝烟滚滚,火焰冲天,炮声震天,血河横流,尸体遍布,景象惨烈,不堪入目…… 学习目标 体验抗日战争年代白洋淀区域民众的革命乐观情怀。 探究如何通过角色对话、环境渲染、细腻描绘来刻画人物性格与情感的表达技巧。 领略荷花淀派那清新脱俗、诗意盎然的文学风采。 走进作者 孙犁(1913-2002),一位现代文学巨匠,本名孙树勋,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他在1938年启用“孙犁”这一笔名。在“七七事变”爆发前夕,他曾在白洋淀担任小学教师一职。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孙犁投身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文化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天津日报》任职,致力于发掘和培养文学新秀,同时坚持创作不辍。 走进作者 走进作者 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 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小说散文集《嘱咐》《白洋淀纪事》 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 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 论文集《文学短论》 知识链接 “荷花淀派” 《荷花淀》一经发表,其清新脱俗的诗意画面与质朴自然的乡土风情相得益彰,在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诸多作家均受其启发,纷纷钻研其写作手法,并在创作实践中融入其风格,逐渐形成了“白洋淀派”。该派作品通常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和乐观情绪,情节引人入胜,语言真实可信,心理描写细致入微,抒情味道浓郁,充满诗情画意,被誉为“诗体小说”。 知识链接 白洋淀 白洋淀地处冀中抗日根据地核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国民党军队撤离该地区,匆忙向南撤退,使得当地居民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引领下,白洋淀民众积极参与到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之中。他们利用白洋淀的河流、湖泊和港湾,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 知识链接 白洋淀内自然孕育着千顷荷花荡,每到农历五月至八月间,粉红与洁白的荷花争相绽放,整个水域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写作背景 荷花淀是位于河北中部的白洋淀区域的一部分。白洋淀地处北京、天津与保定三地之间,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里的战斗尤为激烈。在共产党的引领下,白洋淀的居民组建了水上游击队,与正规军协同作战。他们平日勤劳工作,维持生产,一旦敌人入侵,便迅速集结,投身战斗,有效地对敌进行了反击。 写作背景 《荷花淀》乃孙犁倾心雕琢之作,旨在赞颂白洋淀地区的英勇儿女。该小说成书于1945年春季,讲述了以水生嫂为典型的冀中农村女性,送别丈夫参军,并自身成长为勇敢战士的感人事迹。作品描绘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女性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激昂抗日的爱国情怀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写作缘由 孙犁于1936年抵达白洋淀畔的安新县同口小学,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在那超过一年的时光里,无论是拂晓还是黄昏,他常常漫步于白洋淀之滨,逐渐地,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劳作生活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 到了1937年,日军的侵略脚步践踏了这片土地,孙犁亲身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在抗日的大旗之下,不论男女老少,全体动员,共赴国难。尽管对故土难以割舍,但为了保卫家园,驱逐侵略者,村里的年轻农夫们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战场。而那些青年女子展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更是让他深感敬佩。在这种情感的激励下,1945年,他创作出了著名的小说《荷花淀》。 题目解读 “荷花淀”作为河北省中部湖泊白洋淀的一部分,位于该地区,曾在抗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