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本节聚焦】 1.群落演替有哪些类型? 2.演替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3.怎样看待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问题探讨 思考: 从改善火星环境的角度考虑,率先移居火星的是什么生物呢?但是目前火星除了水外,仅存大量的裸岩。 一、演替的类型 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裸岩 草本 苔藓 地衣 乔木 灌木 阅读教材38-39页的图2-1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讲述裸岩上长出森林的六个阶段。 学生活动1 一、演替的类型 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3.苔藓阶段 4.草本植物阶段 5.灌木阶段 6.乔木阶段 一、演替的类型 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1)裸岩阶段: 表层为岩石或石砾,裸岩上没有任何生物,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 裸岩表面无土壤、干燥、光照强、温度变化大,在这样的恶劣环境条件下,最先出现的生物是什么? 思考 一、演替的类型 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2)地衣阶段: 真菌 藻类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于是,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 一、演替的类型 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3)苔藓阶段: 形成原因: 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藓便能生长起来。苔藓比地衣长得高,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一、演替的类型 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4)草本植物阶段: 形成原因: 在土壤能保持一定水分时,草本植物的种子就能够萌发生长。竞争的结果是较高的草本植物逐渐占据了优势。 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这个地区。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 一、演替的类型 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5)灌木阶段: 形成原因: 灌木和小乔木开始生长。灌木比草本更为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 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于是成为很多鸟类的栖息地。物种的多样化使群落的结构较为稳定,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 一、演替的类型 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6)乔木阶段: 形成原因: 在灌木群落所形成的湿润土壤上,各种乔木的种子萌发出来,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而最终占据了优势,成为茂盛的树林。 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丰富多样,于是,群落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一、演替的类型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在演替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加大,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一、演替的类型 2.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过程 弃耕农田上如何发生群落的演替呢? 阅读教材P40的图2-12,以小组为单位,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在草稿本上写出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经历的过程。 学生活动2 一、演替的类型 一年生杂草生长→土壤条件改善→多年生杂草接踵而至 土壤有机物增多,土壤保水能力增强→小灌木生长→形成灌木丛 乔木出现 → 逐渐取代灌木,成为优势种 气候适宜的条件下,逐渐演替出树林 杂草 弃耕农田 灌木 乔木 森林 2.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过程 一、演替的类型 3.演替的类型 依据起始条件,可以分为: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_____的地面,或者是__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 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 实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