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诗意的离别 教学目标 1.探究新月派诗歌的精髓,深入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及其创作的历史背景。 2.通过深入分析诗歌的语言运用,体验诗歌中的意象之美,欣赏诗歌所展现的“三美”艺术———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3.感悟作者对康桥的深情厚意,领会诗人情感的深邃与表面的宁静。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深入分析诗歌的语言运用,体验诗歌中的意象之美,欣赏诗歌所展现的“三美”艺术———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2.感悟作者对康桥的深情厚意,领会诗人情感的深邃与表面的宁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此刻我们穿越到1928年的康河柔波,有位中国诗人正在轻轻挥别他的精神故乡,那就是徐志摩与他的《再别康桥》。在那波光粼粼的河畔,他诉说着对过往岁月的无限眷恋与淡淡哀愁。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一同走进那梦幻般的康桥,感受那份离别时的惆怅与不舍。 二、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声临其境 为了更好的进行诗歌分析,请同学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 师生合作立体朗读 教师领读首尾段(示范轻柔语调) 男生组读建筑意象段("那河畔的金柳"沉稳) 女生组读自然意象段("软泥上的青荇"柔美) 全体轻声合诵"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2. 创意朗诵挑战:随机抽选学生用方言/说唱节奏演绎指定段落,对比原诗意境 学习任务二:意象探秘———解密徐志摩的彩笔 意象拼图游戏:各组需领取《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碎片,通过拼凑这些碎片,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为画面中的各个元素标注相应的色彩词汇。 诗句碎片示例: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 游戏步骤: 1.各组领取随机分配的《再别康桥》诗句碎片。 2.团队成员共同讨论,将碎片拼凑成完整的诗句,并尝试构建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3.根据诗句的内容和意境,为画面中的各个元素标注相应的色彩词汇。例如,云彩可以是洁白的,金柳可以是金黄色的,青荇可以是鲜绿色的,星辉可以是闪烁的银白色。 4.各组展示拼凑出的画面和标注的色彩词汇,进行分享和交流。 5.评委根据画面的完整性、色彩词汇的准确性和创意性进行评分。 学习任务三:中西意象擂台 1.对比"夕阳中的新娘"与中国传统"折柳送别"两者的异同之处? 相同之处: (1)离别主题: 两者都围绕“离别”展开,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2)自然意象的运用: 两者都借助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 (3)情感的含蓄表达: 两者都通过意象间接表达情感,而非直接抒发。 “夕阳中的新娘”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康桥的美景与新娘的柔美结合,表达诗人对康桥的眷恋;“折柳送别”则通过柳枝的柔韧和离别的情感联系,表达送别者的不舍。 不同之处: (1)“夕阳中的新娘”: 这一意象具有现代性和个人化色彩,是徐志摩对康桥美景的独特感受。“新娘”象征着美好、纯洁和珍贵,诗人将康桥比作新娘,表达了对康桥的深情和留恋。 (2)“折柳送别”: 这一意象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源于中国古代的送别习俗。“柳”与“留”谐音,寓意挽留;柳枝的柔韧也象征着离别时的依依不舍。送别者的情感往往是集体化的,表达的是对离别者的祝福和不舍。 2. 讨论"彩虹似的梦"与济慈《夜莺颂》的意象关联。 (1)色彩意象 《再别康桥》中“彩虹似的梦”用“彩虹”这一具有丰富绚丽色彩的意象,营造出美好而梦幻的氛围。 《夜莺颂》里也有色彩意象的运用,如“紫红的葡萄,爬满了辘轳形的酒神杖”,“紫红”的色彩描绘,同样为诗歌增添了浓郁的梦幻色彩与浪漫氛围,与“彩虹似的梦”在通过色彩营造氛围上有相似之处。 (2)梦幻意象 “彩虹似的梦”具有明显的梦幻色彩,它象征着诗人在康桥的美好经历和理想追求,是一种如梦似幻的精神境界。 《夜莺颂》中,诗人通过对夜莺歌声的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