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72672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检测卷(含答案)

日期:2025-04-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12823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章,地球上,大气,章末,检测,答案
  • cover
第三章 章末检测卷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寒夜灯柱”是大气中存在的扁平片状冰晶把地面上的灯光反射在空中形成的奇景。下图为我国某地出现的“寒夜灯柱”奇观。据此完成1~2题。 1.该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大气层中的(  ) 对流层 平流层 电离层 臭氧层 2.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大气成分是(  ) 氧气 二氧化碳 水汽 固体杂质 2022年5月4日,我国科考队员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释放的臭氧探空气球最高飞升至距地面39.1 km的空中(下图)。据此完成3~4题。 3.探空气球升空经历的气温变化是(  ) 一直升高 一直降低 先升高再降低 先降低再升高 4.探空气球最高飞升至(  ) 对流层 平流层 电离层 高层大气 某校学生设计了验证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两个塑料桶中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数值呈现明显差异。据此完成5~6题。 天气状况:晴朗、微风 场地:学校操场 气温:22 ℃ 时间 有土瓶 空瓶 16:08(开始) 30 ℃ 30 ℃ 16:17(结束) 38 ℃ 31 ℃ 5.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大气主要靠太阳辐射加热 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晴朗天气不存在削弱作用 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6.该实验及结论可以用来解释(  ) 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午后 不同纬度存在气温差异 沿海地区海陆风的形成 阴坡阳坡植被差异明显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图为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图1)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据此完成7~8题。 图1 图2 7.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 降低,④增强 升高,③增强 降低,①增强 升高,②增强 8.保护臭氧层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臭氧总量减少导致(  ) 平流层气温升高 酸雨区面积缩小 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气温日较差变大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如图为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据此回答9~10题。 9.上图中温室大棚的保温原理是(  ) 增强了进入棚内的太阳辐射 增强了棚外的大气逆辐射 减弱了棚内地面辐射的热量 减少了棚内地面辐射热量的散失 10.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 A B C D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 A B C D 12.图中所示大气现象(  ) 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 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的消散 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 热反射涂层材料是指涂覆在物体外表面,对太阳辐射具有高反射率,从而降低物体表面及内部温度的功能性材料。目前,热反射材料多用于覆盖沥青路面。下图是沥青路面热反射涂层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沥青路面涂覆热反射涂层可以增强(  ) 太阳辐射 地面反射 大气辐射 大气反射 14.城市道路涂覆热反射涂层技术的广泛使用能够(  ) 缓解热岛效应 增加空气湿度 增强城市风速 增大昼夜温差 下图为某区域某日沥青路面、草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于沥青路面和草地的主要原因是(  ) 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 地面增温增强了地面辐射 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近地面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 16.假如该日沥青路面和草地间存在热力环流,则此环流最为明显的时刻是(  ) 06:00 10:00 14:00 18:00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图中两侧为陆地,中间为湖泊。读图,完成17~18题。 17.此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