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72674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章末检测卷(含答案)

日期:2025-04-0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22810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五,地球上,植被,土壤,章末,检测
  • cover
第五章 章末检测卷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我国自古有“榕不过吉”的说法,即榕树种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为北界,常见于我国华南、西南各省区。榕树母树上常长出许多在地面以上、暴露于空气中的气生根(能起到吸收水分和气体、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呈现“独木成林”的景观(如图)。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榕不过吉”的主导因素是(  ) 热量 地形 土壤 洋流 2.我国吉安以南的榕树出现大量气生根,其适应的环境是(  ) 过酸 过干 过碱 过湿 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命植物(如图所示)。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完成3~4题。 3.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是(  ) 叶片厚 植株高 根须细 花期长 4.相比南疆,北疆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是北疆(  ) 水分较多 热量较高 温差较大 风力较大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的分层现象越明显,层次越多。下图为森林的成层现象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森林植被出现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湿度自上而下增大 光照自上而下减弱 气温自上而下升高 风速自上而下降低 6.下列森林植被中,层次最多的是(  )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雨林 下图示意2022年3月拍摄于湖南省长沙市某道路的景观照片,路边的树为数年前同时种植,但树种不同。拍摄当日,紧靠机动车道的树木仅存枯枝败叶,毫无生机,道路外侧的树木枝繁叶茂。据此完成7~8题。 7.当地自然植被主要为(  )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硬叶林 常绿针叶林 8.图示枯枝败叶树木的特征是(  ) 多革质叶片 群落结构复杂 有宽阔的叶片 具有茎花现象 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及景观。完成9~10题。 9.与泰加林形态特征相符的是(  ) 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 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 全年深绿色,常有板根、茎花现象 10.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高于南坡。推测其原因是(  ) 北坡是阴坡,蒸发较弱 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 南坡是阳坡,光照较强 南坡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红壤是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红壤较为黏重、有机质含量少、呈酸性,是一种贫瘠的土壤。完成11~12题。 11.影响红壤特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河流 时间 地形 气候 12.在土壤中掺入沙子,可有效地改良红壤的(  ) 酸性 有机质含量 土壤结构 色泽 当土壤组成物质体积比为:矿物质40%、有机质10%、水分和空气各20%~30%,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下图为某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是(  ) 气候 成土母质 地形 生物 14.据图可知,该土壤(  ) 水分较多,空气偏少 有机质含量较高,肥沃 矿物质比重大,颗粒粗 属于理想土壤 读某地成土母质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  ) 岩石的风化产物洪积物 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土壤的质地 腐殖质的含量 16.甲、乙、丙、丁中土壤发育程度最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马蹄峪地处山东省泰山东麓,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土壤质地粗糙,受溅蚀和面蚀影响土地多沙砾化,土壤厚度经常变薄。据此完成17~18题。 17.该地土壤厚度变薄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土壤受风化作用强 降雨流水侵蚀严重 地形复杂坡度较陡 人类采石破坏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