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75045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自我评价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1282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法治,第四,七年级,道德,初中,统编
  • cover
第四单元自我评价 (时间:60分钟 分值:8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对图片的解读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 B.宪法是对其他法律的具体化 C.宪法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D.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非常完善了 2.“敬而用之,谓之守法。”这句话告诉我们要 ( ) ①树立法律信仰 ②自觉遵守法律 ③把法律记在心里即可 ④自觉践行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某部电影中有两句经典台词是这样说的:“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对于法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法律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B.法律是被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C.法律是由电影等舆论力量保证实施的 D.法律只约束坏人的行为 4.分析下图后,你能得到的结论有 ( ) ①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②法律是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③法律与我们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④法律重点保护个人利益,忽略社会公共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属于民法典调整范围的有 ( ) ①曹某装修房屋,因未做好防水与楼下住户发生纠纷 ②某市工商局向某公司购买到有质量问题的办公用品 ③李某因违反法律规定,被公安机关实施了行政拘留 ④某市质检部门对制假售假企业处以10万元罚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诚信是民法典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下列名言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 A.因利而动,因得而用 B.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C.推之以诚,不言而信 D.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7.漫画中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 A.生命权 B.健康权 C.肖像权 D.隐私权 8. 小华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不幸离世,留下了30万遗产和年仅8岁的小华。小华和他的亲人就30万遗产如何分配争论不休。按照民法典,你支持 ( ) A.舅舅:小华成了孤儿,我会一直照顾他,遗产理应有我一份 B.姨妈:我亲妹妹只有我这一个姐姐,她去世了,遗产我应该继承一份 C.表兄:大伯平常把我当亲生儿子对待,遗产也该有我一份 D.小华:我是父母唯一的子女,遗产应该属于我 9.(核心素养:法治观念)农民工小张为讨薪,爬高压线威胁老板,虽要回欠薪,却因扰乱公共秩序,在获民警解救后又被公安机关拘留;他的同乡小孙则通过劳动仲裁顺利追回欠款。两人的不同遭遇告诉我们 ( ) ①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②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违法行为必将受到刑法制裁 ④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一天,学生杨某拾获一个皮包,内有一部手机和几百元人民币,他拒不交还失主,反而占为己有。杨某的行为属于 ( )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只违背道德的行为 11.关于违法行为和犯罪的联系和区别,下列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 A.小明:两者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B.小亮:违法行为必然导致犯罪,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C.小红: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犯罪必定是违法行为 D.小李:两者都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12. 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仅是一步之遥,严于律己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与“严于律己”所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 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二、非选择题(共44分) 13.某学习小组以“法律与我们的生活”为主题开展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