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一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做自信的人》教案 教学内容:做自信的人 课时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李子柒文化传播案例,理解个人自信与民族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增强做自信中国人的使命感。 道德修养: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法治观念:掌握增强自信的实践方法(找准定位、积极行动、勇于探索),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时保持自信态度。 责任意识:通过“我的潜力火花瓶”活动,发现自身优势,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志向,提升责任担当意识。 教学重点:收获自信的三大路径(扬长避短、专注行动、增强底气) 教学难点:1.将个人成长自信与民族复兴使命有机融合。2.引导学生将理论方法转化为日常行为(如自卑心理的实践突破)。 课前准备:预习第四课第2框内容,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收获自信,做自信的人?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方法用具:无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解码自信内核(5分钟) 1.播放《李子柒制作文房四宝》片段,提问:李子柒的自信体现在哪些方面?国际网友为何被她的视频吸引?2.播放短视频《尼克·胡哲的励志故事》(先天无四肢的演讲家),提问:“尼克为什么能克服困难?支撑他的核心品质是什么?” 小组讨论,提炼“文化传承”“专注细节”“创新表达”等关键词。 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自由发言表达观点。 通过贴近时代的案例激发兴趣,初步感知自信的多维内涵。 通过真实案例激发兴趣,引出“自信”主题,初步感知自信的力量。 环节二:议题探究———自信养成三部曲(15分钟) 议题1:如何找准个人定位?展示汶川地震截肢舞者廖智的故事(失去双腿后坚持舞蹈梦想),引导学生分析她重建自信的关键步骤。 议题2:行动如何增强底气? 呈现谷爱凌训练日志(记录每日滑雪动作改进细节),解读“专注当下”与“持续行动”的关系。 议题3:自信从何而来? 提供案例:小敏因成绩差不敢回答问题,后来通过努力进步,变得主动发言。引导学生分析“小敏如何建立自信”。 完成“优势雷达图”绘制,标注自己在学习、社交、兴趣等维度的长处。 角色扮演:模拟考试失利场景,设计“三步积极应对法”(如分析错题→制定计划→寻求帮助)。 结合案例总结方法(如“积累成功经验”“积极自我暗示”),完成课堂思维导图。 通过真实逆境案例,理解“扬长避短”对建立自信的意义。 从榜样示范到情境迁移,强化“行动破除焦虑”的实践逻辑。 从案例中提炼培养自信的具体方法,强化逻辑分析能力。 环节三:升华拓展———自信中国少年的使命(10分钟) 展示华为芯片突破封锁等科技攻坚案例,关联个人探索精神与国家发展需求。 分组完成思维导图《我的自信与中国梦的连接点》,举例说明如学好人工智能知识→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突破个体视角局限,深化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环节四:实践演练(5分钟) 设计情境任务: 1.你在演讲比赛中忘词,如何应对? 2.同学嘲笑你的画作,你会怎么想? 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并点评。 小组选择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自信的应对方式(如“微笑继续”“理性回应”)。 通过情景模拟将理论转化为行动,锻炼应变能力,增强情感体验。 环节五:总结提升(5分钟) 带领学生齐读《自信宣言》:“我相信自己的潜力,接纳不完美,用行动证明自己!” 书写一句“自信座右铭”并贴在班级“能量墙”上。 升华情感,强化课堂仪式感,激励学生践行自信。 板书设计 勇于探索,增强底气 特色学习资源、技术手段应用:多媒体展示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制作《自信能量手抄报》,包含一则名人自信故事、一句激励格言、一项本周自信挑战计划。 拓展作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