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及教学总结 磁铁 1. 磁铁能吸引什么 2.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与方向 5. 做一个指南针 6.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7. 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我们自己 1. 观察我们的身体 2. 通过感官来发现 3. 观察与比较 4. 测试反应快慢 5. 发现生长 6. 身体的“时间胶囊” 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二年级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一定发展,但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在观察记录方法及语言表达方面,教师需示范引导并提供范例。 在情感与行为上,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但稳定性欠佳,自制力、意志力不足,易冲动,活动自觉性和持久性差且常与兴趣相关。他们精力充沛、好动好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密切巡视,关注学生体验进展,并采用游戏、积分、奖励等学生喜爱的形式,促进其积极参与观察体验。 在知识衔接与学习基础上,“磁铁” 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良好基础,因磁铁在生活中常见,多数学生有接触和玩耍经历,对磁现象有一定了解且心存疑惑,这构成教学起点。而 “我们自己” 单元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继 “植物”“动物” 之后的第三个单元,一年级的诸多观察活动已使学生熟悉感觉器官功能,本单元将重点呈现感觉器官在认识世界中的学习功能,教学活动从感觉过渡到知觉判断。 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 “磁铁” 和 “我们自己” 两个单元组成。“磁铁” 单元共 7 课,“我们自己” 单元共 6 课,另有一个 “科学阅读” 内容,总计 13 课,原则上每课 1 课时完成教学。 “磁铁” 单元中,第 1 - 2 课探究磁铁吸引物体的种类及方式,第 3 - 6 课聚焦磁铁两极特性及指南针制作,第 7 课为单元总结课。本单元有 “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 和 “磁铁两极的特性” 两条学习线索,学生通过趣味探究,观察交流磁铁特性,了解磁力使物体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结构、功能与原理,制作指南针及磁铁玩具,获取丰富感性认识。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多体验实验惊喜、多观察实验现象、多基于证据论证。需注意,本单元并非学生认识磁现象终点,高学段将从能量角度探究磁电相互转化,体现 “学习进阶” 思想。 “我们自己” 单元里,第 1 - 4 课从身体结构延伸至对感觉器官的认识,第 5 - 6 课让学生关注自身健康成长。单元从认识人体外部结构切入,设计感知环境刺激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成长发育,为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奠基。学生在此单元将观察讨论人体基本结构,认识感觉器官功能,回顾生长并期盼未来变化,完成了解感觉器官功能及培养健康意识两项任务。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合理猜想推理,尊重事实,围绕主题猜测,从多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目标 “磁铁” 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认识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理解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可隔着一定距离和物体对铁产生吸引作用。 知道磁铁不同部分磁力强弱不同,磁极是磁力最强部分,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 明确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是南极(S),指北的是北极(N)。 了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利用磁铁指示南北方向特性制成。 知道钢针经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自制指南针。 掌握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 1.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开展磁铁性质探究实验。 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 能用语言、示意图描述磁铁实验现象,进行基于证据的科学论证。 在讨论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 能仿制水浮式指南针并改进制作问题。 1.科学态度目标 对磁铁及磁现象充满探究兴趣。 如实记录和表达磁铁相关信息。 围绕磁铁研究大胆猜测,尝试多种实验验证想法。 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分享经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