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75570

第一章种群单元测试(有答案)-2024~2025学年苏教版(2019)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10-1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5328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一章,学年,必修,选择性,生物学,2019
  • cover
第一章 种群 一、单选题 1.沿海地区常利用网箱进行人工养殖,在一定饵料投放量范围内,随着投放饵料的增多,所养殖鱼的数量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科研人员利用去除取样法(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随着连续地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因而花同样的捕捉力量所取得的捕捞量逐渐降低,逐次捕捞的累计量逐渐增大)统计某网箱内某种珍贵鱼的种群数量,调查期间没有个体出生和死亡,根据数据绘制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预计此网箱内该珍贵鱼的种群数量约为100条 B.人工养殖区生物群落的能量金字塔依然是正金字塔 C.鱼的数量最初稳定时对应饵料的投放量为最佳投放量 D.投放饵料过量可能导致沿海养殖区出现赤潮现象 2.鼠的种类繁多、危害大,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为了研究制约鼠种群数量的因素,科研人员将某一鼠种群迁入一座荒岛后,获得的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鼠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时期在C点左右 B.食物最可能成为该鼠种群繁殖速率的限制因素的时期是DE段 C.该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形,E点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0 D.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对鼠种群数量的制约属于负反馈调节 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型属于物理模型,反映了两物种之间的循环因果关系 B.捕食者和猎物的环境容纳量分别是P3和N3 C.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正反馈调节 D.利用该模型能够解释猎物和捕食者双方的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 4.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的鱼类,三者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研究人员在4片条件基本相同的人工鱼塘内分别投放了900条鱼(甲、乙、丙各300条)和数量不等的捕食者。一段时间后,统计各鱼塘中三种鱼的存活率,得到下表所示结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鱼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存活率/% 甲 乙 丙 1 0 95 4 51 2 4 62 28 20 3 8 49 31 15 4 12 38 35 11 A.捕食者可能偏好于捕食甲、丙而非乙 B.据题可推测,随捕食者数量增加,乙、丙将被捕食者捕食灭绝 C.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对乙的竞争抑制显著减弱 D.当不存在捕食者时,乙可能由于种间竞争而消失 5.科研人员在害虫寄生情况不同的四组水稻植株上,放置二化螟,7天后分别测定各组水稻植株上放置的二化螟体重量,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褐飞虱单独存在时促进二化螟生长 B.褐飞虱和二化螟共同寄生时能减弱二化螟的种内竞争 C.仅有二化螟寄生时,放置的二化螟种间竞争激烈 D.二化螟和褐飞虱的种间竞争较弱 6.我国古诗词和谚语等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种间互助的关系 B.“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可体现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C.“苗多欺草,草多欺苗”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只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7.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解题思路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但不存在对照 B.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C.种群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D.计数时需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 8.高密度混养的大、小鲈鱼,蛔虫与人,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是( ) A.种内竞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 C.种内竞争、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捕食 9.如图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调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取样的方法 B.图甲表示一个样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