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陈情表 李密 教材分析 《陈情表》以祖孙相依为命的往事写起,集中陈述“诏书切峻”和“刘病日笃”的矛盾,以诚恳的言辞,请求皇帝允许自己先孝后忠,暂不奉诏。全文情真意切,不加渲染而自能动人。要反复诵读,体会文中的感情;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以孝道贯串全文,既以情感人,又以理服人。可以结合作者身份和文章写作背景,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何坚持不入朝为官,体会这篇文章表达上的委婉和得体。 赏析本文行文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 重 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忠”“孝”的理解。 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上的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今天我们走近李密的《陈情表》,看李密是如何陈情,说服晋武帝的。 新课导入 环节一:知作者,明背景 作者简介 1 谁在陈情?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jiān)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其生平见载《华阳国志》、《晋书》。代表作为《陈情表》。 李密简介 写作背景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三国魏元帝景元四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2 向谁陈情? 文体介绍 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逼迫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史称晋武帝。 他阴险狡诈;生性多疑,又野蛮残暴。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已经灭亡,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陈情对象 环节二:积累字词,字音通过 巩固复习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期功强近 茕茕孑立 床蓐 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 非臣陨首 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 犹蒙矜育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日薄西山 (xìn) (mǐn) (zuò) (bó) (qióng jié) (rù) (wěi) (yǔn) (bū) (jīn) (zhuó) (wò) (jī) (xiǎn) (xiǎn) (dǔ) 环节三:认证朗读,整体感知 第一段:说家境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