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77991

【备课无忧】人教版六年级下册-4.2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含反思)

日期:2025-04-3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187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反思,教学设计,性质,基本,比例,备课
  • cover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4.2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38.例1. 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这部分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这都为本课时学习提供了经验支持。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指导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 1.知道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观察思考、计算验证、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在数学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 3.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趣导入 前测达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 (1)填空: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判断下面各组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小结,引出课题。 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前测,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 探究新知 导学达标 1.学习例1,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1)PPT课件出示例1,明确要求。 计算下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4∶1.6=60∶40  2.4×40=96 1.6×60=96    师:理解题意,你知道了什么 生:要求我们计算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 (2)探究规律。 师:观察第(1)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等于96。 师:计算第(2)小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外项的积是3×15=45,两个内项的积是5×9=45 。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比例中,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 师:你能举一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吗 生:8∶3=40∶15两个外项的积是8×15=120;两个内项的积是3×40=120.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也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通过对例1的探究和同学们的验证,我们发现了比例的另一个特点,同学们能说一说吗 生:我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相等。 师:是的,我们把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 (5)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生:a∶b=c∶d  a×d=b×c 师: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除了用比例的意义之外,还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就看两外项之积与两内项之积是否相等,这种方法判断更简单。。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计算,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自然流畅。随堂练习,让学生展示自己发现的成果,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也收获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课堂巩固 训练达标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 拓展延伸: 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 四、 归纳总结 素养达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就是:如果a:b=c:d,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