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78303

【备课无忧】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7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含反思)

日期:2025-04-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890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反思,教学设计,比例,-6.7,备课,下册
  • cover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6.7 比和比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P83. 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复习时,首先注重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平时相对独立学习的知识以分类、归纳、转化等办法串起来,使相关内容条理化、结构化,形成整体框架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操作等活动,借助各种直观演示,动手动脑操作,讲练结合,整理已有知识在整理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多种方法、得到新知。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类推等综合能力,发展学生合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巩固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关系。 2.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提高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使知识融会贯通,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 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整体回顾 师:关于“比和比例”,你知道什么?请用自己的方式整理出来。 同桌合作,动手整理。 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把我们学过的比和比例整理一下。(教师板书课题) 通过同桌合作,动手整理,引导学生回顾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进行分类,构建有关数的知识网络。 二、 梳理构建 1. 知识点一:比和比例 师:先在下表中写出比和比例的一些知识,再举例说明。 学生完成课本P83第1题的表格填写。 教师与学生一同理清比和比例的区别。 小结:比的基本性质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比例的依据。 2. 知识点二: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思考: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学生完成课本P83第2题的表格填写。 请学生汇报,然后全班讨论它们的区别,教师课件展示区别。 师: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三者的含义,分析得出三者的内容实质上是一样的。 学生用式子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3.知识点三:求比值和化简比 讨论:求比值和化简比一样吗? 引导学生从二者的意义、方法和结果说明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4.知识点四:正比例和反比例 思考: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示生不同点从变化规律、关系式和图象三个方面思考。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课件。 提问:你是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举例说明。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1)找变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看定量: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看相对应的两个数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 (3)判断:如果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比值和乘积都不一定,就不成比例。 5.知识点五:比例尺 引导学生从比例尺的意义、公式、分类三个方面回顾有关比例尺的相关知识。 适当进行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之间的转化。 6.知识点六: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说一说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①归一法:求出总份数→求出每份数是多少→求出各部分对应的具体量。 ②转化法:求出总份数→求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数量。 ③用比例知识解答:设未知量x→根据“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列式→解比例求x。 例题1:妈妈和面做面条,一共做了1.8 kg,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