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市浑南区广全实验学校 2024一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 史 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 A.虎门销烟期间B.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7正同太平天国相持于东南的曾国藩“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己出巡热河,(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里,为之悲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泣,不知所以为计。”造成“銮與己出巡热河”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注意事项: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鸦片战争后,魏源曾多次在其作品中提道,“汉用西域攻匈奴,唐用吐蕃攻印度,用回纥攻吐蕃:圣祖用荷兰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00分。 板船攻台湾,又联络俄罗斯以逼准噶尔”。他还总结说:“古之御外夷者,惟防其协寇以谋我、不防其协我而攻寇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也。”他的这些思考( A,找到挽救中国的正确道路 B.意在实现民族平等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C.蕴含“师夷长技”的主张 D.缓和了中外的矛盾 9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开放口岸积极投资办厂,建立了一些近代企业,在这些企业中雇佣了第一批中国产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业工人。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及其他城乡无业劳动者是近代产业工人的主要来源。这种现象() 1战国时期,“义”具有公、正、善、节、分等内涵。关于其中的“公”,墨子提出:“举公义,辟私怨。”荀子提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彻底解体 倡:“公义明而私事息。”韩非子提倡:“所谓直者,义必公正。”由此可见( C.使中国社会结构出现新的变动 D.推动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开展 A.新兴地主阶级强调等级秩序 B.儒家思想得到各家的认同 10.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东战纪本末》一书中指出:“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 C.百家思想出现融合的新潮流 D.诸子追求公正的社会准则 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辇教之下,烽烟渐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据此可知,该传教士提及的战争 2.北魏太武帝时期,墓葬壁画醒目地绘着毡帐星布、宰羊饮酒的宴饮场面:文成帝时开始出现养殖耕牛的画面: () 到孝文帝时期,墓葬中反映农业生产的器物数量增多,集体狩猎等场面逐渐减少。这一变化() A,发生于武昌起义胜利时期 B,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A.表明先进生产方式已传至长城之外B.反映出北魏社会封建化转型进程 C.促成了“东南互保”局面 D.表明清朝中央权威的式微 C,折射出各民族相互交融程度的加深D.体现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快速发展 11.1898年6月,康有为进呈《孔子改制考》手抄本于光绪帝,对原刊印本做了改动。刊印本言民权,进呈本言 3.朱熹对王安石变法评论道:“(王)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 君权:刊印本倡大同,进呈本倡孔教。这一做法() 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由此可知,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 A.反映康有为变法思想变化 B.旨在获取光绪皇帝支持 A·用人不当激化社会矛盾 B.并未达到富国强兵目的 C.巩固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D,标志着维新变法的开端 C.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D.触动了地主官僚的利益 12.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造成严重破坏。如表中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4.朱元璋在明初实现了空前的集权之后,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集权与效率的矛盾。终洪武之世,朱元璋都是在超 条约内容 危害 乎寻常的勤政中度过的,即便在临终前的生病期间,仍是“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朱 元璋()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A.设军机处 B.废除宰相 C.设置内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