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0199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4-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7592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练习 一、单选题 1.传统观点认为,二里头先民主要食用黍,还有一些规点认为小麦在二里头先民食谱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根据中华文明探测工程最新研究,“实际上届作农业的贡献比聚乘要大”。这一新发现表明( ) A.多元农业交汇助推中原文明进步 B.居作农业是文明兴起的必要前提 C.中原文化发展超越地理文化屏障 D.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所在 2.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建立了许多同姓诸侯国。对于重要的异姓诸侯国,周王则与之建立联姻关系,如周武王的王后邑姜是齐国国君姜尚的女儿,周武王的长女嫁给了舜帝后裔、陈国之君胡公满,此外,吕、申、许等国也都与周王室有姻亲关系。这一举措的实质是( ) A.母系氏族遗风影响深远 B.拱卫王室,加强君主专制 C.宗法关系的扩展与补充 D.诸侯势大,周王权威衰落 3.出上文物和文献是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下表是我国部分出土文物、文献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图一:甲骨文 王国维依据围一等甲骨文证实《史记》所载商王谱系除个别次序有误,其他都非常可靠。 图二:利簋 图二利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上有铭文,记载作者随武王伐纣,胜利后受赏的经过。历史学家根据铭文内容,结合其他诗世文献计算出武王伐封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图三:西汉竹简 《春秋》 图三为2015年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春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编订,开创了“直书其事,善恶自见”“乱臣贼子惧”的春秋笔法。 图四:宋神宗 《资治通鉴》 图四《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线。作者总结出许多历史陉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A.四件文物都是一手史料,可以佐证当时的历史 B.《史记》与甲骨文互相印证,基本是可靠的信史 C.春秋笔法“直书其事”,是官修史书的基本方法 D.利用与其他文献互证,可以说明武王伐纣的时间 4.孔子曰:“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这体现了孔子( ) A.注重协调与缓和阶级关系 B.主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C.首次提出“三纲五常” D.恢复等级秩序的诉求 5.二里头文化一期出土有铜刀2件,石器15件,骨角器22件,蚌器16件;二里头文化三期出土有铜器30件,包括戈、锛、凿、刀、锥、锯、镞、鱼钩、纺轮等,另有玉器8件,石器213件。这说明在此期间( ) A.生产力取得较大发展 B.集体劳作逐渐瓦解 C.青铜器礼仪功能增强 D.社会分工日益细密 6.下图是山西夏县崔家河遗址H4发现的彩陶鱼纹盆,属典型的仰韶中期的文化,具有宽折沿、近直腹、大平底的特征,与同一时期的湖北枣阳雕龙碑遗址、河南新安槐林遗址、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等在形制或装饰风格上有一致性。据此推断,当时( ) 崔家河遗址彩陶鱼纹盆 A.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开始形成 B.食物主要依靠采集渔猎 C.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D.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7.考古学者在浙江义乌桥头、河南舞阳贾湖、湖南洪江高庙、甘肃秦安大地湾、辽宁阜新查海等遗址发现距今8000年前后的龙凤图案、八卦符号,以及含石子龟甲、骨“规矩”、骨律管(骨笛)等,观象授时、象数龟占也已出现。这表明当时( ) A.早期国家区域间文化交流 B.先民已经拥有敬天意识 C.社会阶层分化的趋势明显 D.各族同源共祖观念形成 8.有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已经开始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下列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蛋壳陶杯 B.制作优良的农业生产工具 C.聚落遗址 D.有玉钺等丰富陪葬品的墓葬 9.下图出土文物可用于研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