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儒林外史》 儒林: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 外史: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 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现行版本共56回。 《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塑造了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反应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举仕制度,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作品概述 走近作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工诗词散文,尤精《文选》以《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科举世家,曾祖辈五人,四人中进士,曾祖父和叔祖分别中过探花和榜眼,他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思想教育,前辈对科举的热衷追求,对经史的推崇,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从小读经习文,准备走科举之路,但并未受传统科考的束缚,对诗词歌赋以至野史杂书特有兴趣,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家道落败,让他窥破了世间真相。29岁参加科考,因性格狂放,终以“文章大好人大怪”落第,在亲友的讥笑和舆论的压力下,33岁怀着决绝感情变卖家产,移家南京,开始卖文生涯,决定不再出仕为官,54岁在扬州逝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写作背景 吴敬梓的个人经历,令他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而在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牢笼士人。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小说以明朝为背景,揭露在专制统治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 艺术特色 白描手法 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之间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 例如:严贡生和范进、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不占小便宜的人,话未说完,家里小厮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严贡生道:“他要猪,拿钱来!” 言行不一、被当面打脸,揭示了严贡生欺诈无赖、巧取豪夺的丑恶嘴脸。 如汤知县请正在居丧的范进吃饭,范进先是“退前缩后”地坚决不肯用银镶杯箸。汤知县赶忙叫人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箸,他还是不肯,直到换了一双白颜色竹箸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看到他拣了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辛辣讽刺 无一贬词,情伪毕露 对比 例《范进中举》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中举前: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中举后:贤婿老爷,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生动地刻画了胡屠户看人下菜、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 范进、荀玫因地位升迁而变异,匡超人、牛浦郎因受环境污染而变质。 辛辣讽刺 夸张 1.范进中举后 “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他扯了几十回。” 2.范进中举后,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家奴、丫鬟都有了,搬到新房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到第四日,老太太起来吃过点心,走到第三进房子内,见范进娘子胡氏,穿着天青缎套,官绿的缎裙,督率着家人、媳妇、丫鬟洗碗盏杯箸,说道:“你们嫂嫂、姑娘们要仔细些,这都是别人的东西,不要弄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