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7635

第四章 专题强化 动能定理的应用(二)(课件 学案 练习,3份打包) 教科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228793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章,第二,必修,2019,教科,打包
    专题强化 动能定理的应用(二) [学习目标] 1.能够灵活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重点)。2.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往复运动问题(重点)。3.能够应用动能定理分析平抛运动、圆周运动(难点)。 一、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一个物体的运动如果包含多个运动阶段,既可以将复杂的过程分割成一个个子过程,对每个子过程的做功情况和初、末动能进行分析,然后应用动能定理列式联立求解,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这样不涉及中间量,解决问题会更简单方便。 选择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时,要注意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处理,弄清楚物体所受的力在哪段位移上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正确写出总功。 例1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2 kg的铅球从地面2 m高处自由下落,陷入沙坑2 cm深处,求:沙子对铅球的平均阻力大小(重力加速度g=10 m/s2)。 _____ 二、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往复运动问题 1.物体做往复运动时,如果用运动学、动力学观点去分析运动过程,会十分繁琐,甚至无法确定往复运动的具体过程和终态。这时就体现出动能定理的优势了。由于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求解多过程往复运动问题时,一般应用动能定理。 2.在有摩擦力做功的往复运动过程中,注意两种力做功的区别: (1)重力做功只与初、末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 (2)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克f=fs(s为路程)。 例2 (2023·成都市高一期中)如图甲所示,“滑草”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为保证安全,现在有的滑草场修建成如图乙模型所示。光滑固定斜面AB的倾角θ=53°,BC为水平面,BC长度l=1.2 m,CD为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半径R=0.6 m。一个质量m=2 kg的物体,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水平面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轨道在B、C两点平滑连接。当物体到达D点时,继续竖直向上运动,最高点距离D点的高度h=0.2 m,不计空气阻力,sin 53°=0.8,cos 53°=0.6,g取10 m/s2。求: (1)物体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vC; (2)A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H; (3)物体最终停止的位置到C点的距离s。 _____ 三、动能定理在平抛、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动能定理常与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相结合,解决这类问题要特别注意: (1)与平抛运动相结合时,要注意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如分解位移或分解速度求平抛运动的有关物理量。 (2)与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相结合时,应特别注意隐藏的临界条件: ①可提供支撑效果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物体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为vmin=0。 ②不可提供支撑效果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物体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为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mg=,vmin=。 例3 如图所示,一长L=0.45 m、不可伸长的轻绳上端悬挂于M点,下端系一质量m=1.0 kg的小球,CDE是一竖直固定的圆弧形轨道,半径R=0.50 m,O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现将小球拉到A点(保持绳绷直且水平)由静止释放,当它经过B点时绳恰好被拉断,小球平抛后,从圆弧形轨道的C点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刚好能到达圆弧形轨道的最高点E,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2)轻绳所受的最大拉力大小; (3)小球在圆弧形轨道上运动时克服阻力做的功。 _____ _____ 答案精析 例1 2 020 N 解析 方法一: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 铅球自由下落到沙面时的速度记为v,由动能定理得mgH=mv2-0 铅球在沙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记为f 由动能定理得mgh-fh=0-mv2 联立以上两式得f=mg=2 020 N。 方法二: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 从铅球开始下落到铅球陷入沙坑的整个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mg(H+h)-fh=0-0,代入数据解得f=2 020 N。 例2 (1)4 m/s (2)1.04 m (3)0.8 m 解析 (1)从C到D点上方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h)=0-m,解得v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