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 民族精神 第七课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懂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要求。(重点) 2.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要求。(重点) 3.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总议题 议题1 议题2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议题1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1.《经典咏流传》将古代经典诗词以流行音乐的方式“唱出来”。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汲取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仁政”的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同时又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3.将甲骨文做成可爱的“表情包”。 4.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孝”更多强调个人对家庭对封建统治者的绝对服从;今天我们讲“孝”,则又突出亲子双方平等、互相尊重的内涵。 5.将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的文物做成年轻人喜欢的畅销款盲盒。 创造性转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知识演练 雕刻艺术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不仅表现为雕刻技艺更加纯熟、表现力日益突出,而且体现在用于雕刻的材质范围日益扩大,有石雕、玉雕、竹雕、木雕、沙雕、冰雕、果核雕刻……甚至还有在头发丝上进行的雕刻。 【情境】 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微型雕刻。中国微雕作为一门高深的雕刻技艺,千百年来为中国创造了诸多灿烂的艺术瑰宝。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放大镜等先进科学仪器在微雕领域的运用,微雕艺术便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艺术。而微刻作品中所刻的文字愈来愈小,内容也愈来愈多。 【任务1】小组讨论: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微雕艺术? 【情境】 【任务2】小组合作:结合材料,谈谈中国雕刻艺术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 【任务1】小组讨论: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微雕艺术? 任务1提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微雕艺术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微雕艺术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实现微雕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微雕艺术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任务2】小组合作:结合材料,谈谈中国雕刻艺术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 任务2提示:(1)创造性转化:雕刻艺术在呈现形式上进行了创造性转化,样式更多,用于雕刻的材质范围更广,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 (2)创新性发展:雕刻艺术在内涵上进行了补充、拓展和完善,结合新时代的内容,雕刻符合时代气息的作品,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1.正确理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区 别 途径 侧重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 侧重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目标 重在激活由于表达形式陈旧等客观原因而减少甚至丧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进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