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8505

2.1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课件(38张)

日期:2025-05-1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138253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排放,环境,安全,课件,38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出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课标呈现】 运用碳循环示意图,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基本过程,明确碳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后果。 了解碳减排的主要措施,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百余年来,气象观测表明,全球气温波动上升,并呈现加速变暖的趋势。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已经进入最近1000年以来最为温暖的时期。 1880—2015年全球气温变化图 1960—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数据来源: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2015年气候状况报告》。 【问题引导】结合图文资料,描述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并推测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可能原因。 自然界的碳循环 与温室效应 【合作探究一】: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3分钟) 1、阅读课本,结合示意图说明碳循环的过程。 2、推测每个圈层中哪些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增多? 3、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标注各序号含义),说明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 作用: ① 碳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重要元素 ② 碳是地球上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分布:99.9%的碳贮藏于岩石圈和化石燃料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分布在大气、水和生物体中。 碳的作用与分布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温室效应 大气圈 光合作用 CO2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 地质作用 CO2 地质作用:沉积 吸收溶解 有机溶解 释 放 碳循环的概念 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 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自然界的碳循环示意 碳循环的过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碳固定在生物体内,有些生物在地壳运动中被掩埋,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化石燃料。生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人类活动等,都能使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重新返回到大气中。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燃烧 生物体内 化石燃料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地壳运动 碳循环的特点 在人类活动成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素之前,自然界的碳循环相当稳定,并维持着动态平衡。 CO2 浓度增加的原因 ①工业革命以来,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增长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并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②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对森林、草原等的大规模破坏,使得植物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贮存减少。 ③由于地表水域逐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溶解条件受到干扰。 温室效应 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示意 探究每个圈层中哪些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温室效应 大气圈 植被破坏 人类活动 地表水域减少 燃烧化石燃料 全球气候变暖 光合作用 CO2 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 地质作用 CO2 燃料燃烧、释放能量 化石燃料 地质作用 燃料燃烧、释放能量 【知识迁移应用】 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直接影响图中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 A.开垦沼泽 B.开发水能 C.保护雨林 D.退耕还湖 A C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增长 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 人类对植被破坏 植物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贮存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增强温室效应 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地表水域减少 二氧化碳的吸收、溶解受到干扰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海平面上升 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