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古诗三首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黄沙百战穿金甲( ) A.通过,连通 B.磨破 C.着衣袜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 ) A.向外透或往上升。 B.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 C.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 D.不加小心,鲁莽,冲撞。 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A.面积单位。 B.重量单位。 C.长度单位。 D.量词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下面对《古诗三首》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部分三首古诗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中第一句诗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二、填空题 6.我会查字典。 ①“辞”字的音序是 ,组词是 。 ②“君”字的音序是 ,组词是 。 ③“舍”字的音序是 ,组词是 。 7.读拼音,写词语。 huáng hé qiāng dí yáng liǔ hé xū ( ) ( ) ( ) ( ) wèi chéng yáng guān yí mín mó tiān ( ) ( ) ( ) ( ) 8.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句意思是: 9.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遗民泪尽胡尘,南望王师又一年。 (1)对“遗民”理解正确的是( ) A.感到遗憾的人民。 B.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两句话包括四个距离遥远的地方,用加点的词串联起来,给我的感觉是 。 (2)作者用字准确: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所以用“ ”;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驰,所以用“ ”;从襄阳到洛阳,改换陆路,所以用“ ”。 10.看拼音,写词语。 mó tiān yí jì wàn rèn shān yuè tì lèi 三、语言表达 11.造句。 ①虽然……却…… ②既……又…… 四、书面表达 12.写一写 请发挥想象,从《古诗三首》中任选一首改写成一篇短文。(自由发挥) 五、诗词曲鉴赏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①少府:官名。②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③城阙(què ):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④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⑤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⑥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⑦宦(huàn)游:出外做官。 13.小小释义员。 ①之: ②若: ③沾: 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⑤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4.诗中表达送别的千古名句是: , 。其中的含义是 。 15.颈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6.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理解本诗与普通的送别诗的不同? 阅读《从军行》,回答问题。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7.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 A.边塞诗 B.田园诗 C.山水诗 18.描写戍守之地环境的诗句是: 这两句诗写了三个地名,分别是 、 、 ,说明地域广阔。 19.“黄沙百战穿金甲, 。”中体现战斗频繁、激烈的词是 、 。“ ”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20.下列关于《从军行》艺术手法的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