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战国形势图与秦朝形势图的对比,认识统一是大势所趋,感知秦朝作为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辽阔疆域。 2.唯物史观:运用史料,解释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一分为二地评价秦朝的历史地位 3.史料实证:结合史料,理解认识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主要措施以及历史意义,认识秦朝速亡的原因。 任务一:阅读第3课的导言和学思之窗,结合其它史料,总结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1.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2.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3.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丰厚; 4.商鞅变法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5.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 6.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远交近攻); 一、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人民愿望 经济需要 地理条件 主观努力 国力强盛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 北抵长城 南濒南海 东达大海 西到陇西 任务二:阅读第16页的第一段,总结秦统一六国过程和巩固统一军事措施。 思考: 疆土空前, 地域隔阂, 叛乱隐患, 秦朝该如何巩固其统一呢? 一、军事统一 秦统一与开疆拓土 (1)灭六国 ①统一策略: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②统一的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秦朝的统一 前222年灭燕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30年灭韩 前221年灭齐 华南、西南地区在秦朝已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秦统一与开疆拓土 (2)南征百越: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西南夷的控制(开灵渠、设南海、象郡) (3)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临洮-辽东) 任务三:阅读第16页的第二段,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秦朝巩固统一的治国措施。 1.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印称“玺”。 2.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与上。上至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3.“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1)皇帝制度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 特点 1、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2、相互牵制,权力制衡。 3、以皇帝为中心,君主专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朝议制度】仅仅表明大臣们有权参与政治决策,减少君主决策失误,有话语权,三公九卿可发言,没有具体行政职务的博士也可进言。但没有决策权,最终必须经皇帝裁决,所以制约不了皇权。参与政治决策与有决策权是两回事。 二、制度统一 奉 常:掌皇室宗庙礼仪 郎中令:掌宫殿门户 卫 尉:掌宫门卫屯兵 太 仆:掌皇帝车马 宗 正:掌皇族和外戚事物 少 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供养皇室 廷 尉:掌刑辟 治粟内史:掌谷货 典 客:掌诸归义蛮夷 家国同构,“家天下”的特点。 里 基层组织: 征发赋役,维护稳定 皇帝 三公九卿 郡 县 乡 亭 里 编户齐民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基层组织 影响: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 二、制度统一 1、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主要指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立掌握政权。与民主制度相对,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主要的特征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皇权与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