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9155

4.1探索地球表面(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4-0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13094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探索,地球,表面,第二,课时,同步
  • cover
4.1探索地球表面(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壳变动均表现为上升 B.内力作用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动力 C.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D.地壳变动不一定都十分剧烈 2.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太阳东升西落 D.四季更替 3.象山鹤浦是浙江宁波南部的滨海集镇,东南濒临东海,海岸边怪石林立,如图所示,怪石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影响因素是( ) A.冰川 B.海浪 C.风力 D.生物 4.地球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如图所示为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分析图中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15世纪该地可能是海洋 B.大理石柱升降变化是地球外力的作用 C.证明地壳变动都很缓慢 D.证明地壳变动是断断续续进行 5.成语“沧海桑田”出自葛洪《神仙传麻姑》中的记载:“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虽为神话,确体现了海陆变迁的原理。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原理的是( ) A.我国东海海底的古河流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B.太行山上发现了许多海螺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C.人类活动是海洋变成陆地的根本原因 D.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 6.以下证据中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①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以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②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 ③江河的泥沙在中下游和河口沉积 ④采石场工人看到开采过后暴露出来的弯曲的岩层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杭嘉湖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织,形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地壳运动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生物影响 8.上虞岭南乡的覆卮山上有一处奇特景观,称为冰川石浪。该石浪形成于约三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是大规模古冰川运动这一外力作用的结果,下列地质作用中,不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A.波浪侵蚀 B.流动沙丘 C.地下溶洞 D.华山断层 9.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下列关于褶皱和断层(如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褶皱和断层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B.形成褶皱和断层的动力来自地球外部 C.绝大多数褶皱是由于水平挤压造成的 D.岩层受到挤压可拉伸过度发生断裂,形成了断层 11.下列图示的地貌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 A.长江三角洲 B.海岸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脉 D. 沙漠中的石蘑菇 12.大陈岛是一座美丽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岛屿。岛上有雄伟的甲午岩,有些岩石上明显有远古火山遗留的熔岩流和火山弹痕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陈岛的形成可能与远古火山爆发有关 B.这种地质特征也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C.海风对大陈岛的地貌变化没有影响 D.甲午岩的形成与海水的冲刷作用有关 13.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变得千奇百怪,小科在元旦假期游览了金华双龙洞,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这种溶洞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风的侵蚀作用 C.冰川的移动作用 D.流水的沉积作用 14.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由于种种原因逐渐形成了现今特有的自然景观。关于黄土高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B.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C.黄土高原生态问题有一部分是人为造成的 D.植树种草是解决黄土高原生态问题根本办法 15.下列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