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89880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 晚春 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69058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
  • cover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逢入京使》 《晚春》 岑参 (cén shēn) 新课导入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朵奇葩。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岑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逢入京使》。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岑参及本诗的创作背景,背诵并默写。(重点) 2.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难点) 3.体会诗歌意境,把握作者情感。(难点) 一、知人论世———知诗人 二、因声求———读诗韵 三、疏通文意———悟诗意 四、品味探究———品诗情 学习诗歌四步法 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曾任安西节度使判官,晚年出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在西北边区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有较深的体验,擅长写边塞诗。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战斗精神,对边塞风光的描绘气势豪迈,色彩浓烈。有《岑嘉州诗集》。 一、知人论世———知诗人 此诗写于唐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一、知人论世———知诗人 二、因声求———读诗韵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三、疏通文意———悟诗意 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 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泪流不断。 你我骑马匆匆相逢,没有纸笔, 三、疏通文意———悟诗意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所展现的画面。 2.请你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把“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两句诗的细节写出来。 学法指导:落笔书写 三、疏通文意———悟诗意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仅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学习小贴士:时代背景 长安家园 西征 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 三、疏通文意———悟诗意 2.请你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把“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后两句的细节写出来。 “回京城呀,”我掩饰不住惊喜,“请给我带封信回去。”没有纸和笔,可怎么跟家人说,又给家人说什么呢?算了吧,还是带个口信吧,“请告诉我的家人,我一路平安好了!”声音有些低沉。“好,我一定带到。”我拱拱手,转身策马,“驾!” 学习小贴士:细节描写 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对话 四、品味探究———赏诗情 1.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四、品味探究———赏诗情 2.请从情感的角度,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学习小贴士:家 、国 岑 参 真正英雄一丈夫 功名 只应马上取 岑参的出塞有两根精神支柱: 岑 参 一身无所求 万里奉王事 也知塞垣苦 岂为妻子谋 四、品味探究———赏诗情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思念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2.请从情感的角度,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四、品味探究———赏诗情 抒发了作者报国与亲情难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行军九日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