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井冈翠竹 核心素养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积累精彩语句。 2.体会作者描写井冈翠竹的语句在文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3.了解时代背景并体会井冈翠竹所象征的坚强不屈、默默奉献、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点睛每课一法 记叙人称 记叙人称是指叙述人在记叙类文章中根据需要采用的特定的叙述视角,即说话者、写作者(叙述者)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出现来展开叙述。 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讲述故事。作用:叙述亲切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文章更加真实,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第二人称:以“你”为叙事对象展开记叙。作用: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增加亲切感,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3)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情的经过告诉读者。作用:可以更客观地叙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由。 如本文巧妙地运用了第二人称“你”,仿佛直接与读者对话,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井冈翠竹的深厚情感,以及竹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共鸣度。 梳理整体感知 夯基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A.茨坪(cí) 殷红(yīn) 坚韧(rèn) 模样(mú) B.功勋(xūn) 围剿(jiǎo) 血雨腥风(xīnɡ) 楠竹(nán) C.稠密(zhōu) 梭镖(biāo) 裸露(lù) 崛起(jué) D.绷直(bēnɡ) 派遣(qiǎn) 摇撼(hàn) 呜咽(yàn) 【解析】A. “殷”读作“yān”;C.“稠”读作“chóu”;D.“咽”读作“yè”。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帐蓬 陡峭 青篁 坚韧不拔 B.封锁 缴获 竣峭 重重叠叠 C.峭璧 烽火 殷切 野火烧不尽 D.壁垒 梭镖 气概 永不屈服 【解析】A.帐蓬—帐篷;B.竣峭—峻峭;C.峭璧—峭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幽谷荒滩上,给这片荒凉之地增添了几分温暖和神秘感。 B.设计师们为了设计出美观实用的新产品,经常需要绞尽脑汁,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 C.做了错事之后,他吓得魂飞魄散,生怕被人发现遭受批评,内心充满了愧疚和不安。 D.打开笔记本,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笔记,见证了他这段时间的努力奋进。 【解析】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非常惊恐。大词小用,语意过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广州的早茶文化闻名遐迩,每天茶楼里都坐满了前来品尝点心和喝茶的人们。 B.为了迎接即将在广州举办的国际花卉展览,市政部门加大了对城市绿化的投入,使城市更加美丽。 C.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D.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解析】A项搭配不当, “坐满了前来品尝点心和喝茶的人们” 中“人们”是复数概念,不能用 “坐满了”修饰,将“人们”改为 “人”;C项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将“事件”改为“人员”;D项搭配不当,将“在……中”改为“从……中”。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