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4 数的顺序》教学设计 课题 数的顺序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数的顺序这一内容在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中,以百数表的形式呈现,是第三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百数表将1~100的数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在表格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它直观地展示了数的顺序,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数字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顺序,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通过观察百数表,学生还能发现数与数之间的各种关系,比如相邻数,即每个数前后相邻的数分别是多少;以及行与列数字的规律,每行从左往右,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每列从上往下,下一个数比上一个数大10。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后续加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理解数的顺序和数与数关系的基础上,能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算理,也为今后探索数的更多规律积累了经验。而且,百数表这一形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亲身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晰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学习内容分析: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数的顺序的学习处于启蒙阶段,是学生认识数的重要环节。它承接了之前对数的初步认识,如10以内、20以内数的认识,将数的范围扩展到100以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为后续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更大数的认识以及数的运算等知识做好了铺垫。通过对数的顺序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初步的数感,了解数的大小关系和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这部分内容还能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思维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借助数学活动,探究百数表的规律,锻炼推理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从不同角度加深对100以内数的特点的认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 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根据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难点 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前面学过了数数,谁能从57数到63?师:现在同桌两人合作数,一人从47数到71,另一人检查数得对不对,数完以后再交换成另一个小朋友数。师:大家都数对了吗?师:其实,你们刚才在数数的时候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的顺序。板书课题:数的顺序 学生数数。同桌的学生相互数数。学生:对了。 学生从小就开始数数,而且对于数数也非常感兴趣。利用这个数数游戏导入新课,既可以将新旧知识练习起来,又可以进行新知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讲授新课 任务一:制作百数表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的数字宝宝今天要大聚会。别提他们有多高兴了,瞧!有些宝宝早早的来到自己的位置上。课件出示:师:为了让他们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数字家族给他们准备了格子图。你知道这个格子图可以住进去多少个数吗?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师:这个格子图正好可以装进去100个数。这个表格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百数表。请你观察这张表格中的数,它们有什么排列的规律呢?师:你能按照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吗?打开课本36页,填一填。师巡视指导,然后抽取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