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选必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第5课 南亚、东亚、美洲的文化 目录 CONTENTS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古代印度文化 壹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贰 美洲印第安文化 叁 美洲文化 南亚文化 东亚文化 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性文化的源头。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南亚的古代印度文化颇具特色;东亚的朝鲜和日本文化及东南亚文化既有本土的底蕴,又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 新课导入 一、古代印度文化 (一)古印度概况 1.古印度的地域范围: 2.古印度的发展历程: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斯里兰卡、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河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巴基斯坦,古印度文明源头在今巴基斯坦。 达罗彼荼人哈拉帕文化:(前2350年-前1750年)印度河流域 雅利安人入侵,吠陀时代(前1500-前600)恒河流域 佛陀时代即列国时代(前6-前4世纪) 前516年,波斯帝国入侵,拜火教带来业力轮回思想 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希腊文化与之交融 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第一个统一奴隶制帝国 外族入侵时代,前1世纪,大月氏人入侵,建立贵霜帝国 笈多王朝(320-540)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印度教) 7世纪,戒日王朝统一印度北部。 德里苏丹国(1206-1526)突厥人(穆斯林兴起) 莫卧儿帝国(1526-1857)蒙古人 英国殖民地(1858—1947) 开伯尔山口 在兴都库什山和苏莱曼山的交汇处有一个开伯尔山口,此处是奴隶贸易中转站,路途艰辛,雅利安人称这里为“杀死印度人的地方”,即兴都库什。 一、古代印度文化 (二)古印度文化成果 1.文字 印章文字、梵文、巴利文等 公元前2500-前1750年,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哈拉帕文明和摩亨佐·达罗文明,这是一种城市文明,城市的建造有精良的规划设计。考古学家们在遗址中发现了2500多枚刻有文字的印章,上面的文字被称为“印章文字”。人们从这些印章上发现了500多个文字符号,虽然这些文字符号还不能完全被释读但它们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印度的“印章文字”,与尼罗河流域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一起构成古代东方最早的四种文字类型。 印章文字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后来,人们在雅利安人古老的语言梵语的基础上创制了梵文,用来书写这些典籍。 梵文 巴利文是古代印度一种语言,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其属印欧语系,是印度中期雅利安语中地方语之一。 巴利文 一、古代印度文化 (二)古印度文化成果 2.宗教 婆罗门教(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 (1)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600年)。 雅利安人南迁 雅利安人自称“出身高贵的人”,是操着印欧语的白种人,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以游牧为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取代了印度原有的文明,并逐步建立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印度文明的中心也从印度河流域转移到恒河流域,史称吠陀时代。 人种 名称 职业 雅 利 安 人 婆罗门 主掌宗教祭祀 刹帝利 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