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95327

选择性必修3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523123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选择性,碰撞,PPT,36张,课件,交流
  • cover
(课件网) 选必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目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照片中的人是德国北豪森集中营中的一位幸存者,在1945年被盟军解救。这张照片被命名为《人类恐怖的深渊》,意在揭露德国法西斯的残暴罪行,警示人们有再度卷入战争恐怖深渊的可能性,引导人们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新课导入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每个时代的战争起因并不相同。……在这些战争过程中,被征服、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斗争艰苦卓绝。战争不仅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也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完善。 西线:英法军队 德军; 东线:德奥联军 俄军; 南线:奥军 俄军、塞尔维亚军 阶段 时间 主要战役 影响 爆发 1914.6—7 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的导火线 第一阶段 1914.9 马恩河战役 “施里芬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 1915-1916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 第三阶段 1917-1918 美对德宣战,俄国退出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 同盟国相继投降,一战结束 背景:①20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②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③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④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⑤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实质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知识点回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回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家 战后实力 美国 大发战争横财;最大债权国 英国 经济衰退;仍为第一军事强国 法国 损失惨重;陆军强国 意大利 十分虚弱 日本 实力上升;尚难与列强抗衡 俄国 实力下降,退出帝国主义队伍 德国 经济困境,实力严重削弱 性质:①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两大集团都是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参战的。 ②塞尔维亚抗击德奥侵略,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影响:①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②世界格局发生变化:西欧相对衰落;瓦解四大帝国;美国和日本崛起;建立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国际联盟;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③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概念解释 民族运动: 民主运动: 民族民主运动: 民族主义: 民族自决原则: 对外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对内反对专制独裁,争取政治民主自由; 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人民反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出发点的思想与行为。有时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形态。 民族自决作为政治概念最初出现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中。 作为一个法律原则是由列宁在1916年《论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正式提出的。 一战和十月革命后,这一原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