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95568

第六章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同步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7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25885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学生,八年级,地理,人教,学年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基础主干落实 1.位置、范围:位于我国 部,包括A 省、B吉林省和C 省。 2.地形、河流: (1)地形类型:以 和平原为主。 (2)地形分布。 东 部 中 部 西 部 北 部 ①长白山地 平原 ②大兴安岭 ③ (3)河流。 a 、b 中国与Ⅰ 界河 形成 c 与支流嫩江冲积成松嫩平原 d鸭绿江、图们江 中国与Ⅱ 界河 e 形成辽河平原 3.气候: (1)气温:大部分地区冬季 ,夏季 。 (2)降水:降水较多且集中在 季,冬季以降 为主。 (3)类型: 气候;特征: 。 【质疑判断】 (1)东北的传统民居具有屋顶坡度小,墙体厚的特征。(×) (2)常用“白山黑水”形容东北三省,“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 难点突破 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1.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3.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1.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利于粮食商品化; 2.工业基础好,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技术水平高; 4.铁路网稠密,交通便利 图解知识 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情境思考 东北民间有“反穿皮袄毛朝外”的说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名师提醒 东北三省为什么有湿润区 东北三省纬度较高,日照相对较少,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重点案例探析 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案例突破  (2022·福建学业考改编)“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为了青山常在,东北甲林场积极探索“从伐木取材到生态建设的转型”之路。如图示意甲林场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气温、降水和地形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省级行政区域是 。甲林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 (2)甲林场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夏季温暖,年降水量较 ,有利于森林生长;年平均气温 ,树木生长速度慢,成材时间长。 (3)为了“青山不墨千秋画”,甲林场加强林场生态建设。开发冰雪旅游是甲林场转型举措之一,从气候、地形角度简要分析甲林场发展冰雪旅游的优势。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东北三省部分城市雪期和积雪厚度分布图,完成1、2题。 1.关于东北三省山脉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脉是小兴安岭 B.②河流是松花江 C.山河相间 D.山环水绕 2.关于图中城市雪期和积雪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雪期由南向北逐渐变短 B.最大积雪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 C.雪期长短不同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影响 D.积雪厚度不同主要是受经度位置影响   (2024·兰州学业考)哈尔滨位于松花江畔,冬季漫长寒冷,冰雪资源丰富。读东北地区简图和哈尔滨气温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完成3、4题。 3.松花江夏季流量大,汛期明显,主要原因是( ) A.平均气温低,蒸发量小 B.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丰富 C.温度高,周围高山冰雪融化量大 D.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大 4.为更好地利用冰雪资源,发展当地旅游业,哈尔滨应当( ) A.提高门票价格,增加收入 B.人工造冰,延长旅游时间 C.举办好冰雪节,扩大宣传 D.砍伐森林,建滑雪场   下面图1为我国东北地区图,图2为沿AB线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5、6题。 5.大兴安岭东、西两侧降水差异显著,B地比A地年降水量大,主要原因是B地( ) A.纬度位置更低 B.位于山地迎风坡 C.距离海洋更近 D.海拔更高 6.伊春和阜新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纬度位置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郑州期中)“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鄂伦春族的传统民居是便于搭盖的“斜仁柱”。用天然树枝搭建,外面夏季用桦树皮和树叶覆盖,冬季则加以兽皮。如图为东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图及“斜仁柱”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 7.鄂伦春族对应上图中( ) A.①少数民族 B.②少数民族 C.③少数民族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