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96229

6.4祖国的首都(第1课时课件24张 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人教版地理

日期:2025-04-02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6次 大小:645013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习题,人教,学期,八年级,学年度
    (课件网) 北 京 八年级 / 第六章 / 第四节(第1课时 政治文化中心)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使用地形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通过课堂活动能够对简要评价北京的位置。 综合思维:通过阅读教材图文资料,认识北京作为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职能。 冬奥会“花”落北京 北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北京有何优势呢? 阅读“辽代以来北京城区的变迁”图,分析北京古城城址的变迁(空间变迁过程、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阅读“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认识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注意从地形、纬度、地势、河流、战略等)方面讨论。 分析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及城址变迁。 活动 1 运用地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概括北京的自然环境,并能做出简要评价。 温度带分布图 40°N 116°E 北京纬度位置 (1)运用地图,描述并评价北京纬度位置。 39°N~41°N,暖温带,中纬度地区,半湿润地区。气候温暖,热量较充足,雨热同期,适合农业发展。 活动 1 运用地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概括北京的自然环境,并能做出简要评价。 (2)运用地图,描述并评价北京海陆位置。 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距渤海较近,内陆城市,邻河北、天津。 海陆交通便利,方便对外贸易。 古代北京的交通位置示意图 活动 1 运用地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概括北京的自然环境,并能做出简要评价。 (3)运用地图,描述并评价北京的交通位置。 历史上,向东可进入东北地区,向西北出居庸关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现代,北京已经形成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渤海 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示意图 活动 1 运用地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概括北京的自然环境,并能做出简要评价。 (4)运用地图,描述北京的地形地势特征,并对其简要评价。 北京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平坦的地形利于城市建设,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北京地形分布图 活动 1 运用地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概括北京的自然环境,并能做出简要评价。 (5)运用地图,描述并评价北京的河流。 北京有多条河流经过,大都自西北流向东南,能为北京提供水源、航运和防御之利。 北京河流分布图 永定河 潮白河 京杭运河 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有适合城市发展的气候优势。 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供应充盈。 经济区位优越: 战略位置优越: 海陆位置优越: 纬度位置优越: 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评价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战略位置、交通位置、经济区位)等 析图发现—探环境 气候 析图发现—探环境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 辽 金中都城 元大都城 明清北京城 旧城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空间分布上从辽南京城原址逐渐向北、向东扩展,至明清时又向南缩,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凸”字形。 凸 分析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无论北京古城城址怎样变迁,始终靠近河流和湖泊,而且不断向大的河流和湖泊靠近,便于利用河流和湖泊进行生活用水的取用、运输和防御等。 举例归纳—探职能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成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