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及分析 “圆的认识” 是在学生己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圆的认识”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通过比着实物画圆和用圆规画圆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再通过面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圆,认识圆心的位置決定圆的位置、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然后再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圆特征的了解。 教学对象及特点 本堂课的教学对象是隆昌市圣灯镇小学六年级二班的学生,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在学习《圆的认识》以前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圆有了初步的大概的感性认识,但是由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小学生知识面较窄,视野不够开阔特别是一些留守生,在缺乏父母督促学习的情况下很难将圆的认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对圆的理性认识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必须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折量、画、议等手段,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得到成功愉悦,增强学习兴趣,达到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折- -折、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 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间的关系。了解、 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 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与提升。 3、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圆规画圆。 2、教学难点: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观看生活中有关圆的建筑、时钟、自行车车轮、咖啡杯杯沿、硬币等 2、你还能找到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出现过圆吗? 生:街边的井盖、家里的碗、直尺...... 3、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出:以前学过的图形都是由几条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二)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你能想办法画个圆吗? 生:a:用圆规画圆b、直尺里有圆画圆c、用杯盖画圆....... 教学使用圆规画圆。(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并讲解); 师: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圆规画圆。 (1)介绍画圆的步骤。 a.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定半径) b.把装有针尖的一只脚定在一点上,这个点就是圆心。(定圆心) c.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一手捏住圆规顶部旋转,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针尖的一脚。 学生分组尝试画圆 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1)教师板画圆后,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