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1723

《世说新语》选读·德行第一 素材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9次 大小:6863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世说新语,选读,德行,第一,素材
  • cover
德行第一 1 德行第一 阅读导航 习近平主席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可见“德”的重要性。即便 在魏晋那个精神自由的时代,名士们可能会表现出对礼法的蔑视甚至是敌对态 度,却不会放松对高尚品德的追求。阅读这个篇章的文段,也许你能感受到古 人的“凛然”之气。 1 客有问陈季方[1]:“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2]?”季方曰:“吾家 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3],上有万仞[4]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 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2 陈元方子长文[5],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6],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 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1] 陈季方:陈谌,字季方,陈寔(shí)第六子。 [2] 荷:承受,担当。重名:大名。 [3] 阿(ē):弯曲的地方。 [4] 仞(rèn):古时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 长文:指陈群,陈寔之孙,陈纪之子。三国时期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 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6] 孝先:指陈忠。陈寔之孙,陈谌之子。著名隐士 2 《世说新语》选读 3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1]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 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2]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3]之,宁 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 郡并获全。 4 管宁、华歆[4]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 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 乘轩冕[5]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 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5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6],朗曰:“幸尚宽,何为不 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7]其自托,宁 [1] 值:正遇上。 [2] 既:已经。 [3] 委:丢下,抛弃。 [4] 管宁:字幼安,三国时魏国人。避居辽东三十余年,淡泊名利,不愿出仕。华歆(xīn):字子鱼,东汉末 年官至尚书令,魏国建立,任司徒,封博平侯。 [5] 轩:官员乘坐的车子,四周有帷幕,前顶较高。冕(miǎn):天子、诸侯、官员的礼帽。这里“轩冕”连 用,是偏义复词,实际只有“轩”的意思,指车。 [6] 难之:“以之为难”。难,作动词,这里是拒绝的意思。 [7] 纳:接受。 德行第一 3 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1]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6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2]。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3],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4]说此事, 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7 顾荣[5]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6]有欲炙之色,因辍[7]己施焉,同坐嗤之。荣 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 问其所以[8],乃受炙人也。 8 阮光禄在剡[9],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 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10]?”遂焚之。 [1] 携拯:携带救援。 [2] 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曹魏重臣,三国中“诸葛亮骂死王朗”一事的人物原型。官拜司空、司徒,封 乐平乡侯。识度:见识与气度。推:推崇。 [3] 蜡日:蜡(zhà)祭日。古时候官员和民众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祭典,用 打猎得来的野兽或自家养的家禽祭祀祖先和百神,称之为蜡祭;这种民俗最早始于周代。燕饮:即宴饮,燕通“宴”。 [4] 张华:字茂先,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 世祖。晋武帝时任中书令,封广武侯。 [5] 顾荣:字彦先,曾任尚书郎、散骑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