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02768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单元思考与行动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41313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法治,单元,第四,PPT,七年级,道德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单元思考与行动 情境思考 环节一:法不可违。 案例一: 姜某在行走时,不慎将李某手中的雪糕碰掉,李某因姜某未道歉而与其发生争吵。李某突然朝姜某面部猛击一拳,并将姜某踹倒在地,致使姜某左耳外耳、左眼球挫伤。公安机关认定李某殴打他人的违法行为成立,给予李某行政拘留十日并处罚款五百元的行政处罚。姜某将李某诉至人民法院,请求人民法院判令李某支付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承办法官对姜某、李某进行调解,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李某一次性赔偿姜某各项损失共计两万两千元。 思考:李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说明理由。这种违法行为的危害是什么?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李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因为行政处罚针对的是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情境思考 环节二:犯罪与刑罚。 案例二: 杨某与朋友在夜市吃饭。邻桌唐某发动了摩托车准备离开,由于轰油门声音较大,引起杨某不满。杨某不顾朋友劝阻,对唐某谩骂不止,并拿起石块殴打对方,造成唐某第三腰椎右侧横突骨折(属轻伤二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杨某为发泄情绪,在公共场合随意殴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情节恶劣,其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判处杨某有期徒刑一年。 思考:上述案例中的杨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这一行为的特征有哪些? 李某和杨某的行为可以避免吗?说说你的理由。 杨某的行为是犯罪(或刑事违法行为)。这一行为的特征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具有刑事违法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可以避免。李某和杨某当时如果能调节不良情绪,宽以待人,就可以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情境思考 环节二:犯罪与刑罚。 请同学们就“远离违法犯罪”写几条警示语 1.心中有法,行有所止。 2.远离犯罪,拥抱阳光生活。 3.一念之差入歧途,终身悔恨难回头。 4.远离违法与犯罪,守护心灵共筑梦。 5.法治社会共遵守,违法犯罪不可有。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一失足成千古恨,遵纪守法步步稳。 8.心中有法,行则不逾矩;远离犯罪,生活更精彩。 实践活动 环节一:整理法制建设成就。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走进法治社会”主题采访活动,完成以下内容。 第一步:了解我国近年来的法治建设成就,设计采访内容。 我国近年来法治建设内容 (一)完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健全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运行机制,修改选举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提请代表大会审议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地方组织法,审议立法法修正草案并提请大会审议。制定监察法、监察官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作出关于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的决定。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法官法、检察官法,制定人民陪审员法。修改公务员法、工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修改国旗法、国微法,推动落实国歌法有关规定,依法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 实践活动 环节一:整理法制建设成就。 (二)围绕促进高质量发展立法。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我国首部法典民法典。制定外商投资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及时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修改种子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审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等,助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制定电子商务法、期货和衍生品法,修改反垄断法、证券法、安全生产法、审计法、城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