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3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素养目标 1.化学观念:通过知识回顾、教材实验学习,知道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知道复分解反应的发生的条件。 2.科学思维:通过复分解反应的探究,观察、整理实验现象,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培养建构模型并推测物质及其变化的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标,设计和实施探究方案。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勇于修正或放弃错误观点、反对伪科学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2.教学难点:溶解性表的运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参加反应的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作复分解反应。 思考:1.任意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都是复分解反应吗? 如何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生成物特征 向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HCl+AgNO3=AgCl↓+HNO3 有沉淀 向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 HCl+NaHCO3=NaCl+H2O+CO2↑ 有气体和水 回顾前面所学的实验 实验 化学方程式 生成物特征 氧化铜与稀盐酸 2HCl+CuO==CuCl2+H2O 有气体或水生成 稀盐酸与碳酸钠 2HCl+Na2CO3=2NaCl+CO2↑ +H2O 氢氧化钠与氯化铁 3NaOH+FeCl3=Fe(OH)3↓+3NaCl 有沉淀生成 硫酸钠与硝酸钡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 HCl+NaOH =NaCl+H2O 有水生成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 H2SO4+2NaOH =Na2SO4+2H2O 总结:生成物中均有沉淀、气体或水等。 小结 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思考与讨论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利用书后附录Ⅰ所提供的有关酸、碱、盐溶解性的信息,判断稀硫酸、稀盐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 NaOH溶液 NaCl溶液 K2CO3溶液 稀硫酸/稀盐酸 能 不能 能 判断依据 有水生成 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有气体生成 盐的溶解性记忆总结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 盐酸盐只有氯化银不可溶; 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可溶;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剩下都不溶。 注意:AgCl、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 讨论交流 请你预测稀盐酸与硝酸钾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假设稀盐酸与硝酸钾溶液能发生反应,写出其反应方程式:HCl+KNO3=KCl+HNO3;产物均可溶,且无气体和水生成,因此,稀盐酸与硝酸钾溶液不能发生反应。 检查站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可根据物质的性质确定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物质间的转化途径,从而获得制取某类物质的方法。如图可表示生成盐的物质转化关系。若要制得氯化钙,可以通过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来实现? (③酸+碱:2HCl+Ca(OH)2=CaCl2+2H2O;⑥盐+碱:MgCl2+Ca(OH)2=CaCl2+Mg(OH)2↓;⑦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视窗 溶洞里奇妙的钟乳石 形成过程: 石灰岩地区溶洞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遇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压强突然减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又会逐渐分解成难溶的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a(HCO3)2=CaCO3↓+CO2↑+H2O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有气体或沉淀或水。 2.盐的溶解性记忆 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