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1180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2024-2025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日期:2025-04-2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1907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课题,金属,化学性质,教案,2024-2025年,九年级
  • cover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的置换反应,能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这些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3.掌握置换反应的特点,了解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不同点。 学业要求 1.能根据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教材分析 本课时从上册熟悉的铁、镁与氧气反应入手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然后通过设计几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科书采用归纳实验事实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2.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找出哪些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哪些金属不能反应,从而归纳得出镁、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另外,学生自己归纳置换反应的特点,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学情分析 1.通过上册学习,学生对金属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比较容易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知识框架,但尚未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研究和系统总结,更缺乏对金属有关反应规律的深入探讨。所以,归纳整合金属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的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已知知识和实验现象归纳总结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差异性,并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困惑。 2.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要以探究实验为突破口,对实验感兴趣,但未能有意识地考虑如何科学地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实验数据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和印证、动手实验的经验不足,所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设计,对现象进行科学分析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完成对实验事实的对比、分析、归纳、综合,形成对于一类物质的研究方法的建构是本节课的难点。 素养目标 1.知道铝、镁、铁、铜与氧气的反应情况,能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通过金属与酸反应等探究活动,体验提出问题、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观察、描述、记录)、加工整合信息(比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3.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能判断一种反应是不是置换反应。 4.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2.根据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难点 1.比较不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与生成氢气的质量。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续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入:一些不法商贩常常用黄铜合金的假首饰坑害消费者,你在市场上买了首饰,怎样鉴别首饰的真假呢 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类似问题,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观看、思考 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用火烧(“真金不怕火炼”),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由生活经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出发,引起兴趣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过渡:识别真假黄金,可以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还可以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要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我们已经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引言:前面的学习告诉我们,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金属发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