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实验活动7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1.学会固体物品的称量和液体量取的正确操作方法。 2.复习过滤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的“一贴、二低、三靠”的注意事项。 3.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和学习蒸发操作技能,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 4.了解混合物的概念。 学业要求 1.通过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掌握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技能。 2.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能设计出简单的物质分离或除去杂质的方案。 3.通过小组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是让学生先学会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去除的方法,然后再通过实验让学生把杂质去除后,再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纯净的食盐。结合前面学习的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的去除以及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和要求,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纯净的食盐从粗盐中提取出来的过程。最后通过问题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粗盐提纯的结晶过程的原理是蒸发结晶,而不是冷却热饱和溶液。 学情分析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一堂实验操作的课程,本课程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有关溶液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本实验活动是物质的分离实验,实验中的一些操作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过,但由于练习不多,间隔时间又长,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提醒学生复习称量、过滤等操作,使学生实验时心中有数,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素养目标 1.能根据实验步骤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并能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2.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实践能力。 3.通过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中严格的次序性以及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操作。 教学难点 过滤原理的理解。 实验相关 器材和用品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铁架台(带铁圈)、天平、称量纸、滤纸、火柴。粗盐、蒸馏水。 续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入:海水通过晾晒,可以获取大量的盐,用这种方式得到的盐中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称为粗盐。如果要从中获取纯净的氯化钠,还需要对粗盐进行提纯。 过渡:海水晒盐得到粗盐 如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观看、思考 由生活中物质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出发引起兴趣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一)称量:称量粗盐应用天平,按“左物右码”的原则,粗盐和砝码下应垫质量相同的称量纸。 (二)溶解 过渡:实验第二步是溶解。 [活动1]完成溶解操作 用量筒量取10 mL水,倒入烧杯中。称取5.0 g粗盐,加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称量剩余的粗盐,计算10 mL水中溶解的粗盐。 指导实验,然后填写实验报告。 问题: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加速溶解) (三)过滤 [活动2]完成第三步操作 进行过滤 问题: (1)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2)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 (3)过滤后滤液仍浑浊怎么操作 学生进行实验,然后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回答: (1)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2)引流。 (3)应再过滤一次 学生进行实验,然后填写实验报告 训练量筒、天平的使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续表 [课件展示] (四)蒸发 过渡:完成实验蒸发。 [活动3] 请同学阅读教材P56的内容,归纳出蒸发的注意点。 1.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 2.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问题:(1)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防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