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2411

第4课 灯笼 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04-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934973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课,灯笼,课件,3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吴伯萧 身体轻飘飘, 满身细骨纸来包。 只知我肥肥胖胖, 哪知我肚内心焦。 (打一物) 灯 笼 学习目标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认知“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一 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深情。 二 体会作者对灯笼的情感,学习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三 作者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一生作品200多篇,主要收在《羽书》《烟尘集》《黑与红》《潞安风物》《北极星》等文集中。 作者简介 《羽书》 《烟尘集》 《潞安风物》 《北极星》 吴伯萧 背景链接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了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非常愤懑,忧心如焚。于是,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以疏解心中积郁。这一时期的散文,字里行间无不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而《灯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文体知识 定义 特点 线索 分类 散 文 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形散神聚 形散:取材广泛自由,写作手法不拘一格 神聚:表达主题明确集中 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 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读准字音 niào kàng 溺炕 神龛 kān 恐吓 hè yìng chāi 应差 yì 司马懿 sòng 争讼 静穆 mù 斡旋 wò chàng wǎng 怅惘 mù 思慕 qiāng 锵然 姊妹 zǐ liáo 燎原 qiǎo 幽悄 piào 霍骠姚 识记词语 静穆 安静,庄严。 怅惘 惆怅迷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斡旋 调停,调解。 锵然 形容金宝珠玉等声音清脆。 思慕 怀念;追慕。 马前卒 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 争讼 因争论而引起的诉讼。 熙熙然 指一副快乐满足又舒适的样子。 人情世故 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 文章以“灯笼”为题,围绕“灯笼”回 忆和联想了哪些事? · “灯笼”在课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课文精讲 乡俗还愿,灯慰路人 上下灯学,母亲关怀 族姊远嫁,灯照朱门 纱灯描红,迷恋乡俗 挑灯看剑 ,做马前卒 祖父夜行,挑灯相迎 宫灯伴帝,历史幽情 课文精讲 元宵看灯,太平丰年 课文精讲 起线索作用,串联各个材料,所有的叙事都与“灯笼”有关。 结构上 “灯笼”寄托着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怀念,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内容上 “灯笼”在课文中的作用: 课文精讲 结构上 内容上 本文题目是《灯笼》,但“灯笼”到第二段才出现,第一自然段却写“火”, 这段有什么作用? 丰富了文章的内容,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读兴趣。 引出话题,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 文中的“灯笼”具有哪些民俗文化的意义? 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描述进行品析。 · 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表格。 课文精讲 课文精讲 内容 相关描述 蕴含的意义 村民日常生活 大人管制小孩“玩火”,但他们自己“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我”夜晚随大人去迎接进城归来的祖父,祖父“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 其他如在村里上灯学,“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以及“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等 “灯笼”与村民生活不可分离,给人温暖 课文精讲 内容 相关描述 蕴含的意义 “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灯笼”成为乡村艺术的重要构成,成为文化符号 乡村艺术表演 课文精讲 内容 相关描述 蕴含的意义 乡村年节景象 “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