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哈姆莱特(节选) 第6课 一、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后因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1616年4月23日,在其52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 课文助读与拓展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 十四行诗:《爱人的怨诉》。 二、背景链接 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个性解放”的旗帜,一方面,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大发展;另一方面,随之产生的是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面对这样一个时代,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浸在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中,而是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哈姆莱特的故事,最 早见于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所著的《丹麦史》,讲述的是发生在8世纪末丹麦的历史故事。16世纪末英国作家把它改编成戏剧,以复仇为主题,但已失传。莎士比亚的作品一般被公认是根据那部失传的悲剧改编的,但莎士比亚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把这个中世纪的复仇故事写成了一个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深刻意义的社会悲剧。 一、词语运用 1.吝惜·吝啬 语言建构与运用 辨异同 吝惜:动词,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财物、生命、精力、才能、力量或时间等)。能带宾语。 吝啬:形容词,过分地舍不得。形容心理活动,对自己财物的爱惜过分,当用不用或当给的舍不得给,非常小气,常说“吝啬鬼”。 准运用 我或许在金钱上有些_____,但我自己决不会_____我的时间,或是我的力量,一定要让这个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 吝啬 吝惜 续表 辨异同 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转换成另一种。指事比较具体,后面一般要加宾语,如“变换发型”“变换角色”等。 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强调的是事物变化无常、动荡不定,使人难以预测。一般不跟宾语,如“风云变幻”等。 准运用 当我们_____了一下位置,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海面上出现了一个更加奇异的景象,景色_____莫测,令人目不暇接。 2.变换·变幻 变换 变幻 3.神魂颠倒·如醉如痴 辨异同 神魂颠倒:心神恍惚,神志不清。形容对人或事过分迷恋,以致失去常态。 如醉如痴:对人或事物过于沉迷或陶醉而不能自拔,神志恍惚。 二者都有“因入了迷而神态失常”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精神恍惚”,后者强调“失去自制”;前者是描写性的,后者是比喻性的;前者的原因仅为对人或事物入了迷,后者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 准运用 几位“飞天”仙女的精彩表演令全场观众_____,其中那个手持彩练、令台下的帅哥们_____的大美女,正是我院“最美逆行者”刘护士。 如醉如痴 神魂颠倒 续表 二、常识积累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出现的一种新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基本内容。人文主义又称“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基本思想是提倡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使人觉醒,使人们把关注重点由来世转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崇尚科学实验的精神。 强化关键能力 四 层 学 习 内 容 2 一、理清行文脉络 文本整体把握 二、把握主旨大意 课文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