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339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抱负与使命课时教学课件+学案(5份打包)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25774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使命,打包,5份,学案,教学课件
    (课件网) 篇目(一) 谏逐客书 第11课 课文助读与拓展 一、作者简介 李斯(?—前208),字通古,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嬴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 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灭三族。主要作品有《谏逐客书》《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等。 二、背景链接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使其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临行前主动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 一、辨清通假,疏通障碍 1.遂散六国之从  “___”同“___”,_____ 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___”同“___”,_____ 3.而陛下说之 “___”同“___”,_____ 4.河海不择细流 “___”同“___”,_____ 5.藉寇兵而赍盗粮 “___”同“___”,_____ 语言建构与运用 从 纵 合纵 内 纳 接纳 说 悦 喜欢 择 释 舍弃 藉 借 借给、送给 错误 过分,过于 错误,过失 责备 辜负 背 接受 成就 接近,靠近,趋向 推辞,拒绝 回头 还,且 名词,同“纵”,合纵 动词,跟从 动词,率领、带领 动词,依傍 介词,由 动词,借给、送给 动词,垫着 动词,凭借、依靠 连词,如果 控制,掌握 规模 延续 施行,实行 加,施加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表并列关系 连词,表递进关系 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介词,从 介词,对 介词,到 介词,在 名词作状语,向北 使动用法,使……散、拆散、瓦解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强 名词作状语,像蚕吃桑叶一样 名词作动词,佩带 名词作动词,陈设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爽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兴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宝贝 面向西 用来……的 五、文言句式,辨清译准 1.判断句 (1)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此……也”表判断) 译文:_____ (2)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此……也”表判断) 译文:_____ (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此……者也”表判断) 译文:_____ 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 这就叫作“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啊。 2.被动句 (1)江南金锡不为用。(“为”表被动) 译文:_____ (2)为客者逐。(“逐”是意念上的被动,被驱逐) 译文:_____ 江南的金锡不会被陛下使用。 凡是客卿都要被驱逐。 3.定语后置句 并国二十。(“二十”作定语,后置) 译文:_____ 4.状语后置句 (1)西取由余于戎。(即“西于戎取由余”) 译文:_____ (2)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即“内自虚而外于诸侯树怨”) 译文:_____ 吞并二十个小国。 在西边从西戎请来由余。 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 5.省略句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两个“以”后均省略宾语“之”) 译文:_____ 百姓因此殷实富裕,国家因此富强。 六、积累常识,丰富文化 列 传 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