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二节《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10道) 1.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要求是( ) A. 仅背诵经典文献 B. 将美德转化为具体行动 C. 追求个人名利 D. 忽视现实生活 2.“自强不息”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是( ) A. 助长享乐主义 B. 提供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 C. 削弱集体意识 D. 限制个人自由 3.下列属于“做自强不息的人”的行为是( ) A. 逃避学习中的难题 B. 以顽强意志克服挑战 C. 依赖他人解决问题 D. 抱怨环境不公 4.“敬业乐群”的实现途径包括( ) A. 敷衍工作并孤立他人 B. 专注职责并与他人协作 C. 排斥集体活动 D. 追求短期利益 5.“扶危济困”的典型表现是( ) A. 对困境中的他人袖手旁观 B. 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C. 嘲笑他人遭遇 D. 趁机谋取私利 6.“见义勇为”要求我们( ) A. 盲目冒险不顾后果 B. 用智慧维护公共利益 C. 忽视自身安全 D. 仅在熟人危难时行动 7.“孝老爱亲”的延伸内涵是( ) A. 仅关爱自己的家人 B. 将爱扩展到全社会 C. 忽视社会责任 D. 强化家庭特权 8.“敬业乐群”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是( ) A. 阻碍职业成长 B. 实现事业与人生价值1 C. 加剧人际矛盾 D. 助长形式主义 9.“仗义疏财”体现的传统美德是( ) A. 扶危济困 B. 自私自利 C. 虚荣攀比 D. 故步自封 10.传承美德的关键在于( ) A. 空谈理论 B. 日常生活中的践行 C. 追求表面荣誉 D. 依赖外部监督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中学生小林因意外受伤导致行动不便,但他坚持每天拄拐上学,课余时间自学落下的课程,最终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材料二: 某社区志愿者团队常年照顾孤寡老人,定期为老人送餐、打扫卫生,并组织义诊活动,得到居民广泛赞誉。 (1)结合材料一,分析小林的行为如何体现“自强不息”的要求。 (2)材料二中志愿者的行动践行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BBBBB 6-10 BBBAB 二、材料分析题 (1)自强不息的实践:小林面对身体困难仍坚持学习,体现“自立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以不屈意志克服挑战,开辟人生新天地。 (2)美德的践行:照顾孤寡老人体现“孝老爱亲”的扩展(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志愿行动展现“扶危济困”和“敬业乐群”的美德(服务社会、团结协作)。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