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1 空气与氧气(第2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了解燃烧时的一些特殊的实验现象,认识氧化物的概念。 科学思维:初步具有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探究实践: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学会闻气体;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01 氧气的性质 1.下列不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略大 B.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不易溶于水 D.能供给呼吸 【答案】D 【详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氧气不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反应物质之一,能供给呼吸,涉及氧气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 B.通常状况下,氧气是-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气体,能和所有的物质发生反应 D.在压强为101kPa时,降低温度到-183℃时,氧气能变为淡蓝色液体,继续降温到218.8℃能变成淡蓝色固体 【答案】C 【详解】A、氧气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选项正确; B、通常状况下,氧气是-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选项正确; 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和许多的物质发生反应,选项错误; D、在压强为101kPa时,降低温度到-183℃时,氧气能变为淡蓝色液体,继续降温到218.8℃能变成淡蓝色固体,选项正确; 故选C。 3.空气都是人类重要的资源,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右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更旺。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写两条) 【答案】 具有助燃性,密度比空气大 (只占一个空) 【分析】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氧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详解】木条复燃,说明了氧气具有助燃性,木条在甲中燃烧比在乙更旺,说明甲中氧气浓度大于乙,由于乙瓶口朝下,氧气逸出,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点睛】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答案】B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不产生白雾,故A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B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实验结论,不属于现象,故D错误。故选B。 【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若出现物质的名称描述的是结论不是现象。 5.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铁丝如果表面有锈,应用 进行处理,这个变化属于 变化。 (2)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 ②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③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的适宜时刻和方法是: ; 。 【答案】 砂纸打磨去锈 物理 为了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