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19417

14.2 《荷塘月色 》课件(共3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657906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2,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莲,又名荷花、芙蓉、芙蕖(qú)、藕花、水芙蓉、水宫仙子等,未开的花蕾称菡萏(hàn dàn)。莲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被称为“君子花”。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已出现了关于莲的描述。后来,“莲”的意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古典诗歌中,赋予莲以美人、爱情、祥瑞、高洁人格、佛心佛性等象征意义,莲花图案和莲花节也成了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荷塘月色 一、散文的概念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特点 形散而神聚 →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聚:主题、意境集中、 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按功能)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 记人———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叙事———朱自清《背影》 写景———赵丽宏《周庄水韵》 状物———丰子恺《白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看视频,深入了解朱自清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外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文学研究会 早期成员。江苏东海人,因祖父、父 都定居扬州,又自称扬州人。 朱自清有四个值得骄傲、令人羡慕的闪光点: 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 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 3、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高度赞扬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 的英雄气概”; 4、散文秀丽朴素。代表性的作品有《背影》《春》《绿》 《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其中《桨声灯 影里的秦淮河》被时人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 重点字词 乘凉 蓊蓊郁郁 独处 袅娜 霎时 脉脉 梵婀玲 媛女 裳 敛裾 chéng w ng ch ni o nuó Shà mò fàn ē yuàn cháng jū 弥望 踱步 煤屑 羞涩 倩影 酣眠 纤腰 mí duó xiè sè qiàn hān xiān 一次夏夜独游,出行路线? 不静 得 静 淡 的 忧 求 静 失 静 愁 淡淡的忧愁 小 路 淡 行踪 心路 双环 结构 淡淡的喜悦 家门 小 路 荷塘 (1—3段)写夜赏荷塘的缘由 (4—6段)写荷塘月色的美景 (7—9段)联想江南采莲 全文思路 (10段)抒情言志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是全文的文眼,不仅交代了作者夜游荷塘的缘由,而且奠定了全文的思想感情基调。 从文本中寻找“不宁静”的原因,可以尝试从“得静”处入手。 荷塘———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文/朱自清 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 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第四段 月下荷塘 月下的荷塘 田田 亭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