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望 海 柳 永 潮 统编版 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新课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南宋著名词人柳永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隋唐,极盛于宋,在唐代就广为流传,它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2、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3、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 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风格比较 豪放派 婉约派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苏轼、辛弃疾)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柳永、李清照) 词派 时期 作者 成就 代表作 豪 放 派 北宋前期 范仲淹 开启豪放派词风 《渔家傲》 北宋后期 苏轼 开拓豪放派词风 《念奴娇》 南宋前期 辛弃疾 继承———爱国词派 《永遇乐》 婉 约 派 北宋前期 柳永 发展婉约派 《雨霖铃》 北宋后期 周邦彦 婉约派集大成者 《苏幕遮》 南宋前期 李清照 婉约派大家 《声声慢》 南宋后期 姜夔 继承———格律词派 《扬州慢》 宋词发展脉络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苏杭,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后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作者简介(其人) 柳永,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他的词风行一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 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改名后,方于景佑元年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作者简介(其人) 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旧有小令。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 作者简介(其文)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把从政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目标,哪知他的仕途充满坎坷。他于公元1017年赴京赶考,没考上。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人为因素)。他便写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志。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