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第二学期奉贤区高三语文练习卷 2025.4 一、积累运用(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 。(杜甫《蜀相》) (2)_____ ,足以极视听之娱。( 《兰亭集序》) (3)《老子·六十四章》中“_____ ,_____ ”两句告诫人们行事应 未雨绸缪,从源头上解决祸患。 2.按要求作答。(5 分) (1)小贤对儒家思想产生了兴趣,在收集相关文章时读到了这段文字: 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_____ 。_____ ,_____ , _____,其价值就在“做”之中,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_____ 。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2 分) ①但他做这些事情时 ②并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目的 ③因为每人都有应当去做的事情 ④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 ⑤孔子自己的一生就是这种主张的例证 A. ③①②④⑤ B. ⑤③①②④ C. ⑤①②④③ D. ③⑤①②④ (2)小贤准备撰写有关儒家思想的学术小论文,他需要进一步确认上面这段文字的来源,以下最不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 (3 分) A.标题:《孔子与儒家思想》 来源:某社专栏评论 B.标题:《中国哲学简史》 来源:高校哲学课教材 C.标题:《今天我们如何做一个儒家君子》 来源:某微博大 V 分享 D.标题:《春秋诸子学术概论》 来源:某图书馆文献汇编 二、 阅 读(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 小贤在学习《归园田居》时,发现课本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的“自然”一词没有注释。他检索到论文《中国哲学中“自然”概念的内涵及衍化》中对“自然”有这样的阐释: “自然”这个概念有多种含义:英文中的“nature”有本性的含义,在中国语境中指自然环境,也指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还指宇宙法则和运行规律,还可能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对的一种自然观。 那当代人是否能够真正回归“自然”?小贤对此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一起探究。 材料一: ①西方传统认为,世界其实是为了人类而被创造出来的,每一种动物都被人视为是存在着特殊的目的,要么有实用的目的,要么有道德或审美上的目的。 ②在现代早期的自然观里,人们研究自然界的目的就是认识自然,管理自然,利用自然,并且把自然道德化。这套对自然的认知规范在现代博物学产生后发生了关键性改变。现代博物学用自然的原则对自然进行分类。博物学家用相对客观的分类方法来取代了以人为核心的分类方法,而不再用充满人性的意涵理解自然现象。 ③原来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界,充满了人性,是以人的眼光和价值观念所过滤和构建出来的一种自然。而博物学产生以后,自然的去道德化和去神圣化,使得自然得以独立出来,和人类社会分离。 ④具体来说,这种分离得益于现代博物学里的一套分类体系。比如在植物分类里有著名的林奈体系,它划分植物的方法,是以果实、雄雌类的数量、状态、比例为基础,把所有的植物分成了 24 纲,116 目,1 千多个属和 1 万多个种。博物学家不是要看看植物好不好吃,是不是漂亮。只有把人的感官相关的东西撇除,进一步减少人的影响,才可能考虑植物本身的结构、形式,博物学者看待自然界的眼光,不再按照人的审美去判断有丑陋的动物或漂亮的植物了,而是去理解所有动物或植物自身所带的那个巧夺天工的构造。这其实就是尽可能地降低了人为的因素,原先凭借对人的用处来划分的标准被取代了,使得对象越来越被当成对象本身来看待。这是现代自然,特别是对生物的理解范式的重要变革。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博物学革命性地推动了人们对于现代自然的观念改变。 ⑤今天,我们对自然又有了新的需求和非常现代的理解。在过去几年,视频平台上有越来越多博主,他们希望回到乡村,回到自然界过离群索居的生活,或者是过像李子柒的这样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