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黑体辐射、能量子的概念 科学思维:掌握黑体辐射的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对黑体辐射的规律的探究,揭示实验规律,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实验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会解释黑体辐射的规律,实事求是,理解能量子、光子,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重点 掌握黑体辐射的规律,理解能量子的概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掌握黑体辐射的规律,理解能量子的概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个烧红的铁片从中间到两边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什么引起的? 物体由于具有温度会向周围辐射电磁波,温度不同,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辐射的强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思考同一个烧红的铁片,产生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较为抽象的新知识。 新课讲授 一、黑体与黑体辐射 物体表面能够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 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会发生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空腔射出。这个带小孔的空腔就可以近似为一个绝对黑体。 二、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黑体辐射:黑体虽然不反射电磁波,却可以向外辐射电磁波,这样的辐射叫作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特征: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特点:随温度的升高 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一般物体与黑体的比较 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理想的黑体,实际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电磁波),也都能吸收和反射红外线(电磁波),绝对黑体不存在,是理想化的模型。 经典物理学所遇到的困难 解释实验曲线———一朵令人不安的乌云 (1)维恩的半经验公式: 短波符合,长波不符合。 (2)瑞利—金斯公式: 长波符合,短波荒唐。 ———紫外灾难 19世纪末,牛顿定律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机械运动方面不用说,在分子物理方面,成功地解释了温度、压强、气体的内能。 在电磁学方面,建立了一个能推断一切电磁现象的 Maxwell方程。 另外还找到了力、电、光、声--等都遵循的规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当时许多物理学家都沉醉于这些成绩和胜利之中。他们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头了。 190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作了展望新世纪的发言: “科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完成,后辈的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 但开尔文毕竟是一位重视现实和有眼力的科学家,就在上面提到的文章中他还讲到: “但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 三、能量子:超越牛顿的发现 1900年10月,普朗克提出量子化理论,给予黑体辐射以完美的解释。 普朗克认为,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也是以这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作能量子。 能量子的大小: ε = hν 其中 ν 是电磁波的频率,h 称为普朗克常量, h = 6.626 × 10 -34 J · s(一般取 h = 6.63 × 10-34 J · s) 普朗克能量子理论成功解释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公式 1900 年 10月 19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会议上提出一个黑体辐射公式。 普朗克抛弃了经典物理中的能量可连续变化、物体辐射或吸收的能量可以为任意值的旧观点,提出了能量子、物体辐射或吸收能量只能一份一份地按不连续的方式进行的新观点。这不仅成功地解决了热辐射中的难题,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