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认识身边的植物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二、学习内容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③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三、学业要求 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并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能结合动物和植物的外部特征,比较动物和植物的异同; 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身边常见生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观察,对常见的动物、植物的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认识身边的植物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发展要项是“工具与观察”本单元的认识发展单元目标是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并描述植物的外在特征。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根据事物的外在特征,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具有提供证据的意识。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借助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小麦的结构组成与各部分的特征,并通过画图、口述等方式记录、描述小麦的特征。并能通过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等方式整理学习成果。能对校园的其他植物进行观察与记录,并能给出自己了解的植物。第二课时能对多种植物的观察特征的比较,能够根据植物特征辨认植物。第三课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软件扫描、植物图鉴、感官观察),通过比对植物主要特征,确认植物名称,并学以致用,爱护校园植物,责任心的培养,认识中国十大名花的名称、主要特征以及文化蕴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科学实践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2)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基于落实《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低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植物,在活动中加强实验体验,能够通过口述表达、画图表达等方式描述植物的特征,在学习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帮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技与生活的关系,进一步从观念应用提升到学习的态度责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落实对爱护校园植物,责任心的培养,通过认识中国十大名花的名称、主要特征以及文化蕴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落实工具与观察,让学生在观察实践活动中落实从感官观察到工具观察的过渡。三个课时的关系是从观察一种植物到观察多种植物,最后能够观察任意植物的学习,落实从观察已知植物名称的植物描述其特征,到已知植物名称,并观察其特征,然后根据植物特征说出植物的名称,最后能够从未知植物名称到锁定可能的植物名称,通过观察比较特征确认植物名称。 主题学情分析 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完成简单而有趣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借助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植物的结构组成与各部分的特征,并通过画图、口述等方式记录、描述植物的特征,并辨认植物。但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仍占据主导地位,开始逐步形成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不少幼儿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