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2216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5-04-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388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练习,学生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人类与山水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傍山而栖,近水而居。我们瞭望那连绵不绝的山峰,倾听那zhèn’ěr yù lónɡ的涛声,叹服那高低消长的冰川,崇拜那xuān ténɡ奔流的江河……我们爱看山品水,【乙】不滞于山水。正如清代作家张潮所言:“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甲】我们驰骋于山水间,将所见、所至、所感诉诸笔端,进行艺术开掘,使“眼前江山”与“心中山水”融合为一。山水成为文化的载体,文化又赋予山水更丰富的内涵。江山多娇,我们得用心体味,方能游得深广【丙】见得瑰奇。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 zhèn’ ěr yù lónɡ xuān ténɡ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处画线句中,“所见”“所至”“所感”三个词语的顺序是不正确的。 B.从结构上来说,“江山多娇”是主谓短语,“用心体味”是偏正短语。 C.【乙】处的关联词应当是“却”。 D.【丙】处的标点符号应当是逗号。 2.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但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的日趋频繁,空气污染、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都在加剧。为此,我们应当建设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生动地描绘了美丽中国的模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个民族为了永续发展的坚定抉择,催促着我们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绿色进军。 把碧绿还给森林,把蔚蓝还给海洋,把透明留给天空。这是梦开始的地方。美丽中国,起点就在我们脚下。 (1)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针对“低碳”可行性问题,有同学提出如下观点:“什么是真正的低碳?原始社会,住山洞,穿树叶,围兽皮,男耕女织,这是人类社会最环保的状态。只要进入社会化生产,低碳生活就很难实现。”对此你怎么看?请阐明理由。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阿来,男,藏族,当代作家。2000年,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代表作有《灵魂之舞》《空山》《格萨尔王》等。 ◇结构图示 一滴水经过丽江 ◇文章主旨 本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一滴水游历古城丽江的经过,展示了丽江优美怡人的景色、古朴的建筑、质朴的民风,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考点链接 句子的连贯———考点:衔接排序 技法点拨:1.细读语段,把握整体内容,理清选项信息、观点及主题。2.确定首句。3.确定剩余句子的排序。一般而言,语段内部的排序无非就五种:①空间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②时间关系。从早到晚,从过去到现在等。③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④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⑤思维规律。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等。4.通读排好的句子,验证是否合理。 @课外拓展 丽江秋韵 ①两汉和李唐帝国浩浩的商队,沿河西走廊出嘉峪关,经喀什西向藩邦展示东方大国风情的时候,在西南的苍茫群山中也跋涉着一支马队,出蜀中、云南,穿高原雪山,远涉印度。一路烟雨风霜,一路凄迷坎坷,茶马古道在赶马汉子的苍凉歌声中蜿蜒延伸。 ②丽江———一个清秀的地名,却承载了厚重的历史,目睹了马帮汉子的别离辛酸。走近丽江,只为聆听一曲幽幽的古歌…… ③在丽江古镇五花石铺就的街道上,秋风中似乎混杂着嗒嗒的蹄音,辘辘的车轮声,马帮汉子晦涩的俚语,商户的叫卖声依然热闹,车轮印就的石板依旧平坦,老字号的商铺牌匾悬挂故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