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2425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件(51张)

日期:2025-05-0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392441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课件,综合治理,脆弱区,生态,必修
  • cover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课程标准 1、运用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的特点。 2、运用资料,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说明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3、归纳学习某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的一般方法。 学习目标: 【材料】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治理绿洲重现。 【思考题】 1、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 2、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草原变成了生态绿洲? 一、生态脆弱区 贵州山区石漠化景观 1、概念 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2、分布 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表现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 土地退化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土地沙化 石漠化 土壤侵蚀 土壤盐碱化 4、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征及举例 (1)特征 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我国生态脆弱性评价 (2)举例 ①石漠化 分布区:南方喀斯特分布区 形成原因:(实质: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地形:多陡坡,土层薄; 土壤:石灰岩抗风化能力强,成土过程缓慢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暴雨期间易发生水土流失 气候: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 (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破坏地表植被。 危害: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 限制当地经济的发展; 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发生过程: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分类(根据成因):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自然原因) 次生盐渍化又称土壤次生盐碱化,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措施而引起耕作土壤盐渍化的过程。(人为原因) ②土壤盐碱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示意图 危害 使土体通气性、透水性变差,土壤板结变硬,养分有效性降低,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产量降低,生物物种减少。 典型分布区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概念: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③土壤侵蚀 典型分布区: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 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北方农牧交错带呈带状分布,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走向一致。 (2)范围 其东段较宽,最宽超过300千米;西段较窄,宽为100-150千米。共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总面积超过65万平方千米。 (3)位置变化 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 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1)自然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特征 分析某区域的生态问题—从区域地理背景出发 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思考1:根据图2.12a,估算鄂尔多斯市多年平均降水量。 鄂尔多斯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约在400mm左右。 思考2:根据图2.12a,分析鄂尔多斯降水季节变化特征。 降水(季节)变率大,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在夏季。 注:降水变率指降水量的年(或季、月)际变化。 思考3:根据图2.12b,找出鄂尔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