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了解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揭示国家的本质,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1.政治认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国家、国体、政体、政党、利益集团 第1课时 国家是什么 [学习目标] 1.知道国家的产生、本质属性和构成要素;明确国家的性质和历史类型。 2.把握国家的含义和职能;理解民主与专政、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了解民主政体的共性;懂得民主政体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 知识点一 国家的本质 1.国家 产生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基本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 性质 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职能 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国家还具有社会管理职能 想一想:国家是用来调节阶级矛盾的工具吗? 提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需要暴力机关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国家就产生了。所以,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民主与专政 (1)民主的实质: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2)民主的本质属性: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我国的国家性质 (1)内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知识点二 认识国体与政体 1.国家制度 (1)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4)影响政体的因素: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 2.代议制 (1)含义: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2)特点: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小贴士: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从国体意义上讲,都是专政与民主的统一体;从政体意义上讲,则是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的国家。 [自我诊断]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 提示:民主具有阶级性,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 3.任何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 提示:凡是民主制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专制国家是专制与专政的统一。 4.政体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 提示: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5.国体决定政体,政体适应、巩固国体。 (×) 提示:国体决定政体,政体需要但不一定始终适应国体。政体体现并服务于国体,与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有利于巩固国体。 6.代议制的本质是直接民主。 (×) 提示:代议制的本质是间接民主。 如何正确理解国家的本质? 情境一 2023年10月10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一份沉甸甸的“夏季行动”成绩单。6月25日至9月30日,公安部党委在总结上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次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简称“夏季行动”)。各级公安机关在公安部党委领导下以夏季大整治守护社会大平安、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情境二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执法工作中推进种族正义和平等”独立专家小组2023年9月28日发布报告,谴责美国警察和刑事司法部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