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526220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 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37009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2,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在反复诵读中理欧阳修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及文中警句对人生的启示。 作者简介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欧阳修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五代 五代,即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史料补充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 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善于骑射,文武双全。唐朝末年,随父征战四方,颇有功勋,累迁检校司空、晋州刺史。天祐五年(908年),出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日益强盛。 同光元年(923年),建立后唐。带兵灭亡后梁,定都于洛阳。在位期间,吞并岐国,灭亡前蜀,取得凤翔、汉中及两川,震动南方割据诸国,“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 后期沉湎声色,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猜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 写作背景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发动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朝廷军队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庄宗率兵抵御,被乱箭射死。 一百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写作背景 解题 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 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伶官比其他伶人的地位高,因而,伶官和弄臣常被相提并论。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 伶 伶官 伶官传 序 读 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批注重点文言现象,翻译全文,梳理脉络。 第一段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注释补充】理:道理。岂:难道。原:推其根本,推究。(之)所以:……(的)原因。者: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之:代词,代指这个道理。 翻译 翻译: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 第一段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唉!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推究后唐庄宗取得天下与失去天下的根本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依据: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第二段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1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2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